【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政策协会>详情

苗圩: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间:2019年05月10日浏览:4777次转载:机械工程学会收藏分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5月8日出席第七届智能制造国际会议时,做了《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主旨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连续七年参加这一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七年来,历届会议都在围绕智能制造的技术前沿、发展趋势、社会关切,进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逐步发展成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增进共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情况,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重要方向,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首先,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趋势。美国继2012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后,今年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在实施“工业4.0”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提出《机器人新战略》和“社会5.0战略”,加紧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战略布局。面对历史机遇,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综观各国发展战略,实施方式虽有差异,但目标方向基本相同,根本在于试图大幅度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效益,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其次,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总体来看依然大而不强、强而不精,整体发展质量不高。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GDP增速从2010年的10.3%降到去年的6.6%。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规律性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旧动能转换滞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生产要素赋能,同时也打破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为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再次,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来,中国聚焦制造业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智能制造。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错,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有效促进了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四年来共遴选305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1个省区市、92个行业中类。初步摸底,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运营成本降低21.2%。二是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如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航空、汽车等领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式,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远程运维模式等,并复制推广3200多个项目,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转变、制造服务化转型。三是各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路径。如江苏、广东等地,针对企业“想改不会改、想投不敢投”的顾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把脉会诊”,帮助企业转型;又如浙江新昌依托本地服务商,对100多家中小轴承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平均设备利用率由58.7%提高到80%以上。

此外,智能制造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如中国连续5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3D打印近4年平均增速超过30%。实践证明,智能制造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

二、智能制造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而庞大,没有前例可循,不仅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而且涵盖商业模式变革等众多内容。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从全球范围看,智能制造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一是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制造注入了新动力。当前,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了多点革命性的突破,并加速融入到智能制造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如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通过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某机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替代传统机理模型后,使汽车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时间从1天降到了1/4秒;又如5G通信将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提供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助力实现跨车间、跨企业、跨区域的高性能实时连接,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再比如,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产学研用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开放合作的纵深拓展为智能制造开辟了新空间。随着全球分工的日益深化,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跨境整合加速,国家间、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标准先行已成为各国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的重心,如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德国工业4.0平台合作成立了物联网/CPS工作组,制定了针对标准化和测试床的合作路线图。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统筹协调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去年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IEC/SyC SM)。中国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对话机制,在标准体系架构、标准路线图制定、标准互认、产业园区和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集思广益,尽施所长,惠及各方。开放合作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是互联共享的制造模式为智能制造带来了新挑战。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推动传统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变革。伴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勒索病毒不断演进升级,制造业的工业控制系统成为攻击的重点目标。去年12月,位于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印刷厂的生产服务器遭到勒索病毒攻击,引发了印刷系统瘫痪,导致《华尔街日报》等众多主流报纸发行被迫延迟,为工业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公共性、开放性行业服务平台短缺,细分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严重缺乏,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一些产业急需的基础性、共性技术缺乏布局,如工业设备通信接口难以互通,导致了设备系统底层数据的解析和控制存在较大问题。人才体系不健全。传统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单独分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企业内部制造与信息化独立的人才使用体系,导致了既懂工业又懂信息化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加上相对封闭、垂直、孤立的创新应用体系,大多企业需要“从零开始”,自建团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会影响甚至制约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

三、抓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成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根本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大家对智能制造发展形成了共识。智能制造并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是装备、软件、网络、标准等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是供给主体、应用主体、消费主体网络化、平台化协同的合作生态。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必须从抓好生态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基础支撑、开放合作”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标准统一规范、人才供给充足、政策环境良好、企业互利共赢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

一是着力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各国都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抓紧制定出台网络、平台、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强化工业主机安全防护,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二是着力构建标准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针对数据集成、互联共享等关键技术标准和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供给不足的问题,继续开展应用标准的制定和试验验证,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三是着力促进行业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知识共享、供应链协同等服务。进一步摸清各细分行业的发展需求,明确个性化实施路径,引导社会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发展壮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成熟的经验模式向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复制推广。

四是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人才队伍是实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上下功夫,通过持续努力,逐步形成一支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世界各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愿望相通,发展实体经济的利益相连。我们将欢迎更多的国家、企业深入参与到中国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来,共同分享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同谱写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新篇章。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会议一定会凝聚更多共识,取得更多成果。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