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再制造”在制造业中是一个既陌生、又似曾相识的热点词组,“再制造”在如今步履艰难的市场调整过程中,被赋予了较高的关注和期待。不论是来自全球减排呼声,还是我国政府倡导的循环经济、绿色制造、自动化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似乎“再制造”应该正蓬蓬勃勃地发展壮大。然而机床再制造企业面临的实际境遇究竟是怎样的?
政策有保障
从政府重视层面上看:近年来,再制造不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和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2009年12月,工信部公布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其中包括5家机床再制造试点企业。2010年5月,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门将机床等列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有关政府部门希望通过组织再制造产品认定、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制订再制造验收标准及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再制造市场,并鼓励机床用户单位和机床再制造专业化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机床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2014年8月12日和同年11月底,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和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在重庆和成都召开了联盟单位的会议,梳理了近两年来机床再制造的工作情况,从《绿色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的落地,到试点单位的工作实施,做了认真的总结。特别是再制造标准,即《绿色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获批为国家标准,为再制造企业生产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新标准的推行非常慎重,此项标准正式颁布,足以说明国家对机床再制造的重视。
市场有潜力
从市场角度看: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超800万台。若保守估计,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计算,每年将有20多万台机床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约占每年我国新机床产量(40万~50万台)的一半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将有100多万台。2016年的销售形势和2015年相比,尽管都处于下行态势,但走势完全相反,2015年是逐月深度下行,今年则是降幅逐月收窄,表明市场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几年,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正确方针指导下,行业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把服务对象从传统制造业逐渐转向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精密模具、发电装备、电子产品等现代高端制造业领域,因传统低端标准刀具需求减少而大幅下降的销售收入,正在从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高端刀具销售增长中得到弥补。这是一个十分鼓舞人心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同行的交流,2016年进口刀具销售情况也是经历了上半年的同比下滑到下半年的止跌趋稳的过程,但同比下行幅度由平均5%左右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机床面临各种形式的报废。这些机床都可以通过再制造进行重新循环再利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再制造市场需求。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需要进行再制造的机床确实比较多。20世纪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特殊制造领域进口了一批来自瑞士、德国和美国的高精尖设备,至今都是难得的好设备,所以通过更换传动链环节的磨损部件,更换数控系统等再制造措施,具有非常高的再制造价值。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制造业疲软,一批制造企业已迁到中国和东南亚,加之中国一些懂行的二手设备商到欧美“淘”这些高精度二手设备,而这些二手生产线和二手设备进入我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再制造。
不过对这类机床进行再制造存在一些难点。上述这些设备的原值均在500万元/台以上,其定位精度可达0.003mm以内,使用10年以上的定位精度基本可以保持到0.005mm左右,比我国目前生产的新机床精度还要高。特别是精度的保持性,也是我国机床制造企业难以达到的。所以尽管这部分机床的再制造价值非常高,但能进行改造,以及能改得好的国内企业并不多。
再制造有前景
在我国,对于再制造市场,原制造厂商不愿参与。2014年,绿色产业联盟有关领导,曾试图与我国一家量产非常大的知名机床制造企业洽谈回收CKA6150系列数控车床进行再制造事宜。因为这一型号机床具有部件标准化、图样及工艺标准均一等特征,可以借鉴“内燃机”再制造的成功经验。该制造企业对回购模式非常感兴趣,但是制造厂商只愿意采用以新机床“置换”旧机床的方式回购旧机床,而旧机床再以更低的价格直接销售、流入到更低端市场,这样做最大的收益是拉动了新机床的销售,符合机床制造商最基本、最原始的商业利益需求。
但是机床厂的这种做法有悖于再制造绿色节能的理念。我们可以理解这家制造厂商的顾虑,毕竟制造和再制造的管理模式大相径庭,企业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机床,让制造商从事再制造,成本大大高于同一产品的制造成本,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的确找不出合理的商业推动力。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机床再制造已成为再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形成了较完善的旧件物流体系。再制造商通过各种渠道回收废旧机床,评估价值、重新设计、制造完成后打上“再制造”标签,重新进入市场销售。所以我们对再制造市场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000年后的十余年发展,必将要从一个粗放式的、追求高GDP业态,转向更健康、高效、绿色和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2015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再制造作为制造业的补充,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制造业,自然躲不开制造业面临的各种机遇与危机。制造业的下滑,必然导致工作母机———机床需求量的下滑。由于再制造机床形成不了批量,从零备件采购成本、系统采购成本及修复成本等,无法与机床制造商比,导致再制造机床的成本要大大高于原制造机床。
所以简单地修旧翻新,特别是中小型机床,在没有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撑下,即便再制造的技术路线可以走通,但是再制造的商业价值却很难被市场接受,这是再制造行业最大的困惑。
发掘新模式
如何拓展再制造工作,既保证盈利,又符合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的理念,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一位业内人士的体会,这里没有捷径、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更没有金山。再制造因为它不是大规模批量生产,它的业态形式更符合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更符合为新兴产业结构服务,更容易融入信息化改造。
随着制造业向创新型产业结构转化,制造业将从“成本优势+大规模”向“专业化+信息化+小批量”转变。特别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客户对产品小批量、个性化和及时性的需求,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网络+物流,即向工业4.0发展是一个趋势。而利用现有车间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业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技术服务,将信息化逐步融入传统的生产线上,通过系统升级、构建物流网,将传统制造工艺与现代化信息有机的结合,既符合节俭办大事的国情,又符合我们再制造生产模式,为我们再制造行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再制造比制造业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这包括对旧设备的消化理解、通过再制造提升原设备的性能,能够通过新的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数控应用技术解决及替代缺损备件带来的难题。通过对终端产品工艺技术的理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再制造设备的效能,最终达到绿色制造、循环利用的目的。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