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车间仍热火朝天,为了交付订单加班加点。这家企业研发的数控机床性能超越了德国同类产品,并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杀手锏”,占据了国内市场80%份额。
数公里外的广东博晖机电有限公司里,一台蓝色外观的大型设备吸引着又一批来客参观。这套陶瓷在线质量检测设备实现了陶瓷检测全自动化,一改国内全人工检测的现状,实现了中国首创。
迈雷特、博晖机电所在的南海,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转型升级的重心之一。这个去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总产值已达到1953.6亿元的区域,不仅产业规模堪比多个省内地级市,同时更涌现出一大批在各个领域称雄行业的装备企业,不断上演着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创新探索。
背靠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当地把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今年10月,南海启动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为当地企业加速走进智能化时代建立了高速通道。
由轻到重布局高端制造挺进上游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依靠智能化!”在博晖机电,该公司总经理梁海果为该公司最新研发的一套设备自豪不已。作为一家主打陶瓷机械设备的企业,博晖机电没有进入日益饱和的传统中低端市场,而是寻找行业技术市场空白点,结合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布局高端制造。
向高端挺进,向价值链上游挺进,让产品价值“由轻到重”,是南海装备制造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过程中的主动选择,博晖机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经过3年的自主研发,博晖机电克服了从计算机处理、大数据运算到传感器设置等众多技术难点,推出的陶瓷检测设备可以扫描、收集陶瓷产品的数据,经过电脑分析对产品各种性能进行在线检测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现信息。
目前国内市场对这种自动化检测设备需求巨大,但该领域国内供应商却几乎空白。博晖机电的陶瓷检测设备最终款产品预计年底投入市场,定价在70万元左右,附加值远高于市面上的很多陶瓷机械产品。
在陶瓷机械市场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这家企业还在2015年成立了广东博晖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计划加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攻关,希望能打造出多个产业通用的机器人关节。
在南海,类似例子还有很多。“目前集装箱机械的全球占有率为85%,也就是全球每100个集装箱,有85个由力丰机械生产。”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元亮告诉笔者。他表示,力丰主要生产集装箱、供电、汽车等的制造机械,而在中国汽车制造机械方面,力丰占有率为22%。此外,力丰还在生产航天飞船机械的外壳。
受近年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对机械的整体需求有所减少。力丰为此积极调整了发展策略。“以前的产品大而全,但现在我们主攻核心技术产品,其他零配件则向外寻找高标准配套厂商,从而降低管理成本。”黄元亮说,今年力丰主动淘汰了很多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产品,只做利润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这家企业之所以能不断抢占上游,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其对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黄元亮说,力丰每年不断增大对技术的投入,约占总销售额的10%。
由硬到软制造业服务化的南海探索
在传统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进程中,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向上突围。在此过程中,南海装备制造企业呈现出的另一鲜明趋势,是从卖标准化产品到卖服务、卖定制,依靠新技术优化传统生产模式和产品。
“一些浙江客户将我们的产品与德国某知名品牌产品对比,发现迈雷特的设备在转速、打孔质量、效率方面更胜一筹,于是便淘汰了原有的德国产品。”在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剑兵介绍,该公司产品已销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口份额正不断增长。
迈雷特是南海的一家数控机床生产企业,除技术领先外,这家企业的成功原因之一是采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经营模式,为此,迈雷特把产品分解成无数个具有不同用途或性能的模块。
邹剑兵介绍,该企业数控机床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制造执行系统生产出来,以此避免工厂的浪费环节,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而在模块组装方面,迈雷特根据产品的性能、结构选择满足需求的模块,通过模块结构的标准化,将被选取的模块自由组装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寻找机会。“原来我们销售装备,而现在我们是工业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威炜这样概括东方精工的转型之路。
通过近年来在意大利和国内的一系列收购、布局,目前该企业已基本形成由智能包装产业链、智能物流产业链和智能高端核心零部件组成的三大模块。
其中,“智能包装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高端瓦楞纸板生产线、瓦楞纸箱印刷包装设备等印前印中印后智能设备。“智能物流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了智能仓储、智能搬运机器人等。而“高端制造”板块的主要产品包括舷外机、发动机等。在此基础上,该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之路越走越宽。
“以往我们主要做单一的产品,但客户还有很多其他需求,例如有了印刷机后要切纸、清废、打包,需要提供多个模块。而我们通过收购上游企业,实现了模块化解决方案、柔性供应解决方案,这样卖给客户的就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种解决方案。”谢威炜说。
虚实融合“互联网+制造”的变革力量
今年10月,在佛山市成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成为全省“互联网+”领域的一场盛会。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实现智能制造,被佛山确认为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要内容。而南海则是佛山践行装备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融合的主要践行者。
走进位于南海区丹灶镇的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做陶瓷烧成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中鹏热能的主要产品是陶瓷窑炉,其董事长万鹏说,在国内整个陶瓷行业经营状况不佳的背景下,中鹏热能几乎每天加班,今年销售额增长约达两成。
如何在传统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保持领先?除了不断追求产品性能外,中鹏热能的秘诀在于,主动用好“互联网+”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潜在力量,将其核心理念应用在行业当中,把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上传云端,实现信息共享、远程控制,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和黏性。
此前在2014年,中鹏“基于ZigBee通讯瓷砖窑炉管理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广东省的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中获得立项。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讯技术。
而到目前,中鹏热能自主研发的中鹏云控系统已让远程遥控窑炉变成可能,不仅可以通过移动端APP了解和控制窑炉情况,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接收现场报警信息,包括产量、熄火等数据。
装备制造与“互联网+”要素结合,范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在南海,能“上网”的不仅有陶瓷窑炉,还有电梯。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菱王正积极在电梯物联网技术、电梯智能候梯技术、电梯多媒体技术、电梯智能群控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使菱王电梯技术朝着智能化、便利化和人性化的需求方向发展。
该企业对信息化、物联网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并参与了国家标准《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的修订工作。
据悉,该企业的“电梯物联网系统”已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营。该系统运营后将可以对电梯或电梯群的运行、维护、保养实现实时监控,强化电梯的安全和服务管理,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手段管理菱王的售出产品及服务队伍。
■企业访谈
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会长、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
“平台化”成南海装备业新趋势
装备制造业是南海的支柱产业,这一行业及代表性企业呈现的各种趋势,折射着整个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向。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会长、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向笔者表示,目前南海装备制造业中产生了很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同时一批企业正在为制定行业标准而努力。他介绍,“平台化”正在成为该行业和部分企业中的新趋势之一。他所创办的中南机械目前就正在建设面向智能装备领域的孵化器平台。
笔者:当前,南海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许冠:南海装备制造业在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有100多个品类的产品,同时行业内民企聚集,在效益、管理方面比较灵活,并在细分行业中产生了很多隐形冠军。从整个产业地位上说,包括南海在内,整个佛山市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国内一线,地位在深圳、上海之后,领先北京、东莞、苏州等地。南海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在于整个产业链完整。
笔者:近一两年来南海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许冠:现在南海很多装备制造企业都在制定行业标准,部分成为了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此外,整个产业集群内部正在形成搭建平台的趋势。
在行业层面,目前产业集群内搭建了一个“佛山机械装备产业链供销平台”。企业对该采购平台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能为企业节约成本,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方便,避免了采购部门的灰色地带,集中采购能拿到的优惠相比单独采购要大很多。
在企业层面,中南机械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孵化中心,专门针对智能装备、机械类项目,兼具孵化和加速功能,把大学实验室里有前景的项目直接产业化。这个孵化中心如今已经挂牌,预计12月份完成装修,预计可容纳60个团队进驻,目前已敲定的进驻团队已超过20个。
笔者:这种由制造业企业成立的孵化平台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冠:与其他只提供物理空间的孵化器不同,我们成立的孵化器在提供写字楼等办公条件、个别的资助条件、宿舍等生活条件和基本技术条件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南机械有很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将专门组建一个团队进行项目对接、变现。
以前,这类的孵化中心全都是由政府来搞定,政府主导的方式有个问题,对引进的项目和具体衔接问题,如,在如何与高校老师与工厂对接的问题上没有办法。中南机械的例子说明,如果企业很有技术底蕴,对某个行业很了解,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还是能闯出新路。
■创新样本
艾乐博:
从卖机器人到智能工厂方案提供商
“仅仅在长三角,今年我们的销售额预计就能够突破1000万元。”在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农百乐指着墙上的一幅全国地图告诉笔者。
艾乐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从零起步,从孵化到成长仅仅5年的年轻企业,在南海新一代装备制造企业中颇具代表性。在当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这家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独特的战略模式站稳了脚跟,并在细分市场获得了全国性的关注。
在企业创立之初,该企业就选定方向,专注于金属成型加工领域,为此研发出了行业专属的机器人。但是单体机器人在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且附加值有限。艾乐博很快就把全自动化的整线生产作为开发的重点。
经过研发,艾乐博让机器人生产线融合自动开料、拉伸、冲切、卷边、车边等工艺,以及金属的抛光等工序,配以傻瓜式操作的操作系统,用相应模块化的机器人完成对应的工艺和动作,将智能冲压工厂变成一个可以标准提供的产品。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式的综合解决方案。
“这种根据企业需求,融合信息化生产技术、规划整线产品的能力,远远比提供单体机器人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产品附加值也更高。”农百乐说。
在一系列对金属成型加工有智能化升级改造需求的行业中,艾乐博尤其受到炊具制造业的欢迎。“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锅,这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潜力很大,是一个细分但又值得深挖的市场。”农百乐说,艾乐博公司研发的炊具自动化柔性生产整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属于国内首创。
在珠海一家知名餐锅炊具企业里,艾乐博提供的生产线每月产能达45万套,占地面积还不到200平方米。原本需要16个人的生产流程,现在一个工人就可以完成,颠覆了传统炊具制造行业的模式。
去年,艾乐博赴印度参加了一次自动化机械装备展,当地的印度采购商对艾乐博展出的生产线赞叹不已,连称艾乐博的生产线“非常聪明”。这背后的原因是,艾乐博针对炊具行业进行的深入开发,性价比和适用性很强,比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机器人更具竞争力。
农百乐介绍,目前艾乐博正在智能工厂方向继续研发,并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在自动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智能生产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政府行动
打造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
南海担任佛山智能制造主力军
走进位于南海狮山的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一项项关于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攻关正在加紧推进。两个月前,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在当地启动建设。借力中国工程院等创新资源,南海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致力建成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核心示范区域。
根据计划,南海希望到“十三五”规划期末,撬动全社会投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超过1000亿元,并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1万台。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推动南海区制造业企业从品质制造向品牌制造迈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培育100亿元以上产值大型骨干企业力争达到3家,培育10亿元以上产值企业力争达到30家。
南海为何要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据悉,其重要背景之一是,今年佛山提出将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并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提升佛山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主攻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佛山计划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由人工制造为主向智能制造为主转变。而作为佛山高新区核心区所在地,南海正是佛山发展机器人的重要支撑。
在此之前,南海已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机器人自主创新扶持办法》,成立金额5000万元的“南海区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扶持子基金”,专项扶持南海区内机器人生产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项目建设等。而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启动建设,为该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集中的发展抓手。
为了给南海打造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提供金融支撑,南海同期还成立了珠西装备制造按揭中心。该中心由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佛山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设。
佛高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介绍,按揭中心的建立,将对南海区内运用融资租赁的企业给予业务补贴,让企业买机器人可以像买房子一样分期付款,解决购买工业机器人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问题。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