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行业资讯>详情

德国工业历史对当前中国的投资启发

时间:2016年09月22日浏览:155次收藏分享:

自从14年中国股市大幅上涨开始,工作瞬间加速,实在没时间认真出门考察,而15年又是股灾决战期,也没时间,所以自《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之后,就没更新游世界系列了。而现在股市处于既没有井喷式上涨,也没有断崖式下跌的阶段,总算找到些时间可以再认真去海外转转,继续自己的游世界规划,毕竟自己的《罗毅游世界》系列,很多读者还是惦记着。这次是去德国,为什么是德国?因为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崛起,是深深吸引我的一段历史,我始终想用自己的眼光好好审视下德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德国崛起,使德国工业傲视全球?到底又是什么,让德国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自我毁灭之路?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相信德国的很多经验,都是值得我们考察和深思的,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游记中蕴含大量对历史的思考,还望能体会笔者的苦心。本游记纯属笔者个人感悟,并非研究报告,与所供职机构观点无关。

德国初感觉

刚出机场,就被满大街的奔驰、奥迪、宝马所震撼,因为这里的出租车很多都是这种在国内认为奢侈的品牌。路上各种各样飞驰的名车,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德国工业之强大。这里是汽车的故乡,高端制造业的样本,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军的国家。别看路上汽车不少,但天空依旧是那么蓝,说明当地的环保相当到位。自行车在德国也十分流行,道路基本都留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往往骑得飞快,我看对于行人来说,自行车应该更加要小心。至于国人的很多脸谱化认识,也觉得有必要纠正下,以前传说德国火车精确到秒,必不晚点,这绝对是谣言,本人在德国坐火车4次,3次晚点,平均晚点20分钟,最长晚点30分钟,莫非人品太差?但跟德国当地留学生交流,发现德国火车晚点是正常现象,真没想到当年的铁路帝国,竟然没落至此?反观中国的高铁,实在是太好,速度比德国快,而且更平稳,准时真是好太多。我不是愤青,真是客观事实,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德国工业

从旅游来说,随处可见的教堂、宫殿,自然是美不胜收,罗曼式、哥特式、德国式、巴洛克式建筑随处可见,狠狠的恶补了下欧洲建筑史,总算是能够基本分辨出各种建筑物的特点、历史成因等。建筑史和政治史,经济史其实密切相关,对于我这个小历史迷来说,也算一场饕餮盛宴。例如去看科隆大教堂,一出火车站,就被这巨高,巨大的科隆大教堂所震撼,抬头仰望仿佛根本望不到顶,站立在这样的建筑物下,能感受的只是自己的渺小,而无论正面、侧面,无数的尖柱,更加凸显教堂的高,名不虚传,世界第三高的教堂。教堂全身灰黑色,庄严肃穆,而走进他们的珍品陈列室,金光闪闪,玲琅满目,主要集中在17世纪到20世纪。珍宝让人目不暇接,工艺之精美,风格之奢靡,完全不输同时期的中国文物,而到了19世纪后,可能要比同时期的中国更加精美,也反映出文明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

教堂为什么要如此高大?哪怕需要建600年(1248-1880),耗费无数人的心血。因为这样壮观的哥特式建筑奇迹,彰显神权的权威,自然也是天主教神权的一种衍生。始建于1248年,恰恰是蒙古帝国铁蹄席卷亚欧大陆之时,而此时欧洲大陆仍然处于中世纪前期(以前称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代表着天主教神权自身的空前强大,当时科隆自身的经济实力由于地处交易中心,也可以支持此工程,而科隆主教恰好夺得东方三圣遗骸,也需要有强力的建筑物来应对法国在神权上的竞争关系。说到底,就是神权的强大自然需要强有力的建筑来提升影响力,尤其哥特式建筑也盛行于此时,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加强对信徒心理的崇高冲击力。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7世纪的建筑,往往简洁、对称,突出科学的美,突出对人的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就是因为要从过度压迫的神权下解放个性,这样才有之后的科技革命。而巴洛克建筑,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已经充分在全球领先的基础上,财富从全球源源不断的涌入欧洲,所以此时的建筑往往突出奢华,复杂。 为什么是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去了很多博物馆,感受最深的就是德国的巅峰时期就在19世纪中,到二战前。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机械)发生在英国,但为什么不是英国引领第二次?(火车,电气)。仔细研究,不得不说德国的统一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英国是个岛国,也是海洋文明的杰出代表,巅峰应该在20世纪前,不过可惜的是,火车的出现,大陆运输效率的大幅提升,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潜力对比。但大陆文明很多,火车之所以在德国,美国得到最大的伸展,这必然是体制变革的作用。先说说英国的体制壁垒,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对铁路、电气、现代科学(化学物理)的大学表现冷淡,因为铁路会动摇航运的巨大利益,现代科学,会动摇大学中神学的既得利益,电气会动摇巨大海外殖民地的人力利益,总之,由于这些既得利益,使得英国在改革中处于劣势。还有很关键一点,英国的国土面积和岛国特性,决定了国内市场的狭小,也确实不适合火车,电气的发展。但是反观德国,则十分不同。

德国的统一是经济起飞的基础

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1864年普丹,1866年普奥,1870年的普法战争,成功的统一了德意志帝国,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靠武力,其实研究历史,这种统一是符合德国大多数阶层的利益的。之前的关税同盟(1834年),大部分阶层就是希望德意志内部能够统一市场,但是外部的各种力量,和德意志内部保守的封建势力,实际上并不希望强大的德意志共同体出现。对于外部各国:当时的法国,奥地利,丹麦来说,德意志统一意味着强大近邻的出现,会挑战原有的政治体系。而对于内部的封建秩序和保守的地主阶层来说,统一的德国意味着中央集权能力的加强,如果德意志帝国背后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会要求释放原有的佃农劳动力,同时打破地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促使资本流动,从而损害地主的利益(资本要求释放土地,劳动力,思想,地主能同意吗?)。但是德国成功突破了原有地主的限制,外部的制约,成功统一,而且通过改革,使得原有的容克贵族(地主封建代表)向资产阶级转化,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就这样形成。

德国工业

后发优势体现淋漓尽致

德国的后发优势非常突出,在1600年之后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中央权威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德国真正的统一利益基础,可能也就是从1800年算起,然而由于之前发展迟滞,海上航运一直落后于全球海洋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但正因为如此,就没有那么强的海运既得利益。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代表着,在思想层面,德意志地区应该是最先觉醒的一批,三十年战争(1618-1648)虽然十分惨烈,但也不得不说,神权在这段时间中,也受到相应改革和重构,也因此现代科学可以在这篇土壤中扎下根来,虽然很多现代科学启蒙于英国,但反而在德国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就足以证明后发优势的力量。同时由于英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多工业厂房已经成形,或者说旧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指望英国自己去打破这种体系,实际上非常困难,而德国则没这种烦恼,新的技术,结合现代大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跳过原有体系,采用最新技术,最大规模,从而尽可能降低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这个阶段,一批德国最优秀的工业企业闪现出来,例如西门子(创立于1847),奔驰(创立于1871),这些企业我们这次也都去考察过,不得不说,整体反映出德国的先进工业水平。奔驰的工业车间中,飞舞的库卡机械臂,高度的大数据集中,整洁的环境,科学的设备安放,都给人留下极深印象。 西门子正在将智能工厂发扬光大(目前已经成为西门子内部最重要的事业部),为未来真正的工业4.0做铺垫,按照我的理解,首先是实现大数据的集中,分析,结合最新情况智能调节产品,产量,做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这种布局和改革,对于西门子这种古老的企业,确实很难得,因为古老企业往往代表既得利益的固化,敢于自己主动跃升的,还真不多。反观现在中国内部的企业家,很多在考虑移民,把毕生积累的实业资产积极出售,真有些觉得悲哀,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不能怪企业家,过去的体制因素影响很大,但我们现在要看到体制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改革,后面再详细说。

德国之殇:好战必亡

德国的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顶峰,或许在一战开始的时候,美国都不敢说完全能压制住德国。拿德意志银行来说,成立于1870年,从1873-1906年,并购32家银行,控股87家银行,在欧洲银行业中,已经排名前列。可惜的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繁荣进程戛然而止。巨大的赔款、恶性通胀,使得银行被挤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更导致德国大型优秀企业被分拆,例如西门子,虽然之后能有重新整合与美国马歇尔计划,但也是受了重大挫折,而且很多核心领域的优势已经让给了美国,尤其是金融领域。我们回顾下德意志银行最高市值,即使在全能银行的框架下,而且在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背景下,也就只能到这个水平,如果德国能够保持和平,逐步联合周边国家,砥砺前行,或许现在的德意志银行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再看看最近德意志银行的走势,更觉悲哀,当年的一代霸主沦落至此。

德国西门子工厂

中国的未来:统一的市场,市场化,法制化

统一的市场

德国的历史充分揭示一个规律:统一往往是崛起的前提,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被分裂,市场就会被割裂,而且控制顶层权力的阶层,往往是地主(波兰),或者军阀(民国初期),这些阶层的统治,必然是阻挠市场效率的提高,波兰历史上为什么被分裂多次,不得不说和其之前地主的力量过于强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厘金高企(地方关税),军阀掠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资本的流动,利润的形成,经济的发展。

拿中国现在来说,如果让地主势力过于强大,例如个别城市的房地产出现严重偏离收入水平的情形,一套体面的房子,要100年的人均收入,就是明显的地主压迫体现。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演变成人人都是房奴,而地主拿着钱进一步囤积土地,推高价格,那么普通人还能有什么剩余的资金去消耗真正的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由于凝结着先行者的风险承担,智力,时间投入,自然价值是不菲的,例如苹果手机,这种产品注定不会廉价,但是如果普通的消费者在房地产支出之外都没有结余,谁去购买这些创新产品呢?又怎么能正循环的促进创新?而地价的进一步推高,只会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进一步加剧,那么自然使得地方政府也不会把资金用于创新,而由于自身利益的连接,只会考虑怎么把土地卖的更贵一些,过高的地租,反过来又会提高实业的成本,进一步压迫实业和创新。而地主的特点就是囤积土地,靠资产增值和食利为生,利益以本地为主,自然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愿意有其他势力来争夺经济话语权,反过来政治上也会抵触创新,统一的市场。

但是作为实业家,其实最喜欢的就是统一的市场,这点在德国的崛起历史上看的很清晰,从关税同盟开始,就希望内部的产品在同盟内畅行无阻,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人员也可以自由流动,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和人力,投入到生产中去,也有足够的购买力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只有德国拥有统一的内部市场,才能出现西门子,奔驰,宝马这种伟大的企业,当自身企业不够强大时,在国内市场还没站稳脚跟,指望自身品牌直接主导海外市场,基本很难,因为无论哪国,基本都是优先保护本土企业的。往往都是在国内市场练出核心竞争力,再逐步打进海外,个别甚至可以主导海外市场。如果没有国内的统一大市场,资本,优秀人才的积累速度会很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速度也会很慢,而国际竞争很残酷,如果其他国家的企业迅速积累起核心竞争力,反过来自己内部的市场可能会被其他国产业所挤垮。所以我们看汽车,飞机,核心软件,金融,当前最大最强的公司,哪个不是诞生壮大在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

市场化

但光有庞大的市场是否就能成功?不是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都有庞大的人口,可以理解为内需潜力巨大,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发展如此落后?(印度近期改革比较有成效,但是离中国的距离还相当远),因为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制度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德国这些工业大企业,在建立时,都是私人建立,产权关系从一开始就很清晰,而且在崛起过程中,德国对这些企业是充满呵护,没看到大规模的行政干预,市场化是德国崛起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基本靠着竞争,还有政府的职责明晰,简政放权,德国的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才使得这一批优秀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但是德国也并不是只靠民营企业,我们不能忽略国家的引导作用。德国的铁路从一开始就是高度国有化的,但是国有化的铁路,也承担起了整个德国工业向世界第一梯队冲刺的重任。所以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把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而是要让政府简政放权,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让国企和民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展,都是可以充分享受改革红利的。国企有国企的规模和大投入优势,民企有民企的效率与创新优势,但现在的中国,这两者都需要改革。

法制化

记得在英国留学笔记中明确说过西方的法制,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地方,因为只有通过法制化,充分保护国有财产、私有财产,才能使企业家精神用在创新和提升效率上,也实实在在降低政府的过度干预,还有额外的摩擦成本,例如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等。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必须只能照搬英美的普通法系。因为德国就是典型的大陆法系,而这种大陆法系,也是为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在的中国,一方面需要将法律进一步完善,但另一方面,更关键是要保证法律的权威性,要能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降低在执法过程中的扭曲。

对当前中国的投资启发

对经济不亢奋,更不要悲观

很多人期待政府大放水,我们觉得这种预期最好打消,要做好艰苦转型的准备,但是也不要悲观绝望,虽然现在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8%以上)回落到中高速的阶段(6.5%左右),但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统一和崛起,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市场化改革的坚强推进,中国的14亿人力基础和上进的文化,还是拥有持续增长的潜力和动力。看看德国当年通过统一,改革,迸发出的内需力量,使得德国跻身第一梯队,这就是很好的借鉴经验。别忘了我们现在人均GDP才8000美元,和世界一流国家(人均35000美元)相比,空间还很大,这种空间本身就是潜力的一部分。

对于过度高估区域的房地产,应该卖出三套以上的投机性房产

因为现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还在,如果美国加息,或抽紧全球流动性,必然加大这种贬值预期,而我们判断,中国应该会采取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健,打击影子银行流动性的方式,来对抗贬值预期,那么以影子银行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资产价格是要小心的。而通过金融体系的草根调研,我们认为个别高估区域房地产的资金链来源主要是影子银行,正规金融有参与,但并非主力,所以如果要抽紧影子银行流动性的话,这些区域高估房地产价格是有风险的。房地产是个区别差异很大的市场,还是要深入其中研究,不要简单说涨说跌,例如过去4年,三四线很多城市的房价跌了不少,而一线则涨了不少,深圳尤为突出。

对股市不盲目乐观,更不要悲观

经过14年暴涨,15年暴跌,现在的股市依然处于休养生息阶段,个别股票估值高,而个别股票估值低,所以还是要具体分析。但是大方向来看,此时股市的机会是不小的,因为在目前的中国,拥有150万亿元的M2,必须要激活存量货币的效率。降杠杆的目标也要通过增加股权来达到,资金向股市的流动,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而且市场化改革,加强法制化,逐步国际化,也给场外资金源源不断的信心,我们最近就有接触不少的场外大资金,已经开始在逐步布局。只是未来要掌握好节奏,不能再搞成井喷式上涨,不然之后必然是断崖式下跌。本人从业十二年,最喜欢还是稳稳的幸福。

德国之行在一路的感悟和思考中,美好的结束了,回想起来,自己出去走的还是有点少,看来是要加快自己游世界的步伐了,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世界的真实,用心去感悟历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切忌过度脸谱化认识,另外也提醒在出去旅游时注意安全,毕竟现在全球治安也堪忧。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