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发展是很多国家大力于发展的新能源。但在核电的核电仪控系统,我国一直致力研究核电仪控自主化。关键核级仪控系统和核级仪表是核电自主化最后20%关键技术“堡垒”,我国核电唯一未国产化的设备。
随着我国核电仪控系统产品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核电仪控系统产品的质量鉴定和软件验证与确认(软件V&V)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作为致力于核电仪控系统产品质量鉴定和软件V&V的第三方技术机构,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也被广泛关注。
2009年12月,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核级仪控系统及仪表国产化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已经具备联合开发核级控制系统和关键仪表的条件,并确定上海自仪院对相关产品生产、研发和应用状况进行全面调研,为后续国产化工作奠定基础。
2010年7月,国家能源局授权上海自仪院成立“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为核级仪控系统及仪表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持。2012年7月,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上海自仪院签署核电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在核电仪表验证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作为我国仪表行业的技术归口院所,上海自仪院与核电有着不解之缘,如今和将来还将再续前缘。那么上海自仪院到底将在我国核电仪控自主化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共促中国核电仪控的自主化和国际化?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院院长徐洪海。
角色定位:“我们不做核电仪控产品制造商”
记者(以下简称“记”):第三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于4月8日在上海召开。自仪院是此次大会的协办单位。作为自仪院的院长,您一直在密切关注核电仪控产业的进展。那么,核电在自仪院所占的业务比重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核电与其他工业领域业务的关系?
徐洪海(以下简称“徐”):2010年“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在自仪院成立后,自仪院设定了试验验证平台建设、核电关键试验技术攻关、核电仪控标准化研究、核电行业交流平台搭建四大任务,并将核电板块作为自仪院的重要业务板块积极推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具备了仪控系统功能安全评估能力和软件V&V技术能力,多项技术能力都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年末,基本建成的核电仪控系统和仪表产品的“一站式”试验验证平台,全面覆盖了二代加和三代核电技术要求,全部试验能力都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
目前,自仪院已经为国核自仪、中核控制、719所、重材院、上自仪、江阴众合、宁波奥崎、ABB、西屋等仪控产品制造企业和工程公司提供了几十项仪控产品的“一站式”质量鉴定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虽然目前核电业务总量占比不大,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我们有信心把核电业务做大,为核电仪控国产化和我国核电“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记:作为一个曾有过生产能力的科研机构,自仪院现在已经转为企业,承担国家核安全局的第三方质量鉴定职能。但是在核电仪控领域,制造商和验证方不能合二为一。您如何定位自仪院在核电领域的角色?
徐:在核电领域,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不生产也不制造核电仪控系统和仪表产品,而是独立第三方的核电行业技术服务提供者。
站在仪控行业角度,开展核电仪控系统和仪表共性技术、关键试验技术、质量鉴定、标准体系工作,推动整个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这是我们的责任。所有涉及的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的业务全部是依托独立法人——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自仪院下设的研究所)实施,用制度确保其公正、独立地位。
在核电领域,自仪院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确保自仪院的“独立第三方”身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核电站仪控系统和仪表行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者。
能力培养:“我们要填补国内空白”
记:既然自仪院明确自己不从事核电控制系统的生产和研发,那么针对“独立第三方”的定位,您将从哪些方面增强自身技术验证实力?
徐:第一,我们要利用国家能源局授权成立的“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这个平台,承担国家核电仪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任务,组织仪器仪表行业开展核电站关键仪表以及专用控制系统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确定国产化实施项目的立项和路线图,为企业提供技术和试验支持,负责产品的实验验证,在国家能源局授权下进行国产化产品的鉴定,全力推进国产化工作。
第二,我们要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核电站第三方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试验能力建设。要建设国内首个第三方核电仪控试验验证平台。这个平台全面覆盖二代加和三代核电技术对仪控系统基准试验、环境试验、抗震试验、事故及事故后试验等质量鉴定要求,并覆盖数字化仪控系统软件V&V技术能力。到2014年底,平台能力已全面建成。平台建设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路线,几年来已经为核电设计院、工程公司、仪控企业等开展了大量技术服务工作,这在国内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二是完整的核质保体系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我们从事第三方检验测试已经有50多年历史,先后获得国家认监委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国家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质检中心授权。目前所建立的核电仪控质量鉴定和软件V&V技术能力均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建立有完善的实验室质量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第三方技术服务的优势。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国内,我们瞄准SGS、BV、TUV等国际第三方技术验证公司。
三是试验验证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国内处于一流水平的、已经具备与国际对接能力的高端人才队伍,不少技术骨干已经取得了国际相关资质。
四是核文化建设。我参与从事核电领域工作20多年,体会最深。核文化意识和安全理念需要加强。现在国内核制造领域出了一些低级错误,比如焊接质量问题等,实际上是核文化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较真、严格按照程序法规执行的安全理念不够。
我们不仅要成为国内在核电站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第三方(试验)验证检测检验平台,还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完成质量鉴定任务,同时还要帮助客户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培育的不仅仅是试验员,而是高级的检测检验技术开发人员。
记:目前,核电业界对自仪院的检测检验能力是否认可?您对此有怎样的认识?
徐:这方面的能力在国内原先不成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综合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国外企业用了20年的时间,自仪院大概也就用了4年。当然这是基于我们在仪控检验测试领域50多年的积累,但是国内外同行认为我们已经很快了。目前,我们的检测检验能力已经覆盖三代核电技术仪控系统,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个别单一的产品验证方面,我们还有不足。
国内核电标准体系复杂、核电技术类型较多,AP1000、华龙一号、二代改进型、秦山三期的重水堆、田湾的VVER等各成体系,我们的技术人员必须消化研究各类核电技术的仪控标准,开展能力建设和技术工作。在核电仪控系统和仪表产品质量鉴定体系、综合技术能力等方面我们已经具备国际水平,满足目前国内要求。
同时,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法规和制度还存在空缺。这一点核安全局也认可。我们的工作,也是填补国内核级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监管空白的一条途径。
政策呼吁:“核级产品的验证认证不能完全市场化”
记:目前在核电仪控系统和仪表产品的检测认证方面,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哪些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政策配合?
徐:目前国内不仅仅是核电行业,其他领域也是类似情况。国家重视研究开发,重视技术引进,重视产品生产,重视竞争的市场培育,唯独在高端仪表仪控产品的检测检验认证标准等方面很弱化,没有得到各界重视。造成的后果就是:产品生产在国内,但验证技术在国外。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产品取得了德国还是哪个国家的技术认证,这其实并不值得骄傲。为什么呢?包括我们的轨道交通、大飞机等技术在内,因为自己国内不能认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会到处遭遇“卡脖子”境遇,无法走出去。
另外,我们也一直在建议,核安全局要对目前国内的、具有核级产品质量鉴定能力的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在有少数单位,当然不一定是核电领域的,无论有没有相关资质,到那里做做试验,他给你盖个章,你的产品就算通过验证了。但是,这些单位除了建了些试验设备外,其质量体系、核电技术标准、人员资质、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都没有经过完整的确认或认可。所以我们就一直呼吁,检测检验机构要规范,要纳入到核安全监管的范围。目前核级产品的监管、取证,国内已经做得很规范了,但是对于核级产品的试验认证的能力监管或者评价,我觉得仍然亟需完善。
核级产品有其特殊性,核级产品的检测检验认证应该是有竞争,但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完全市场化。
记:应该如何认识我国核安全级仪控系统在国内进行软件V&V的重要性?
徐:这是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国产化的最关键技术环节。国内目前的状况是:现有大型核电厂的核级控制系统都是国外的,国产化正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同时,所有核安全软件V&V,也都是国外机构承担的。这个技术领域在国内是空白。自仪院提出要在核级软件认证领域建设自主技术能力,这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意义。
如果由国外机构认证,意味着软件中核心技术包括所有的源代码都对国外机构公开,我国的核心技术也将被国外掌握,所以核电厂仪控这部分已经不仅仅是国产化、替代率的问题,而是已经上升为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问题了。业界对此议论很多,经常开会讨论,也是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公众和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所以我们现在做这个事情做得很辛苦,面对的都是国际竞争对手,而国内的用户又对我们不放心,认为我们没有业绩。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近4年的努力,基于我们在可靠性技术研究、功能安全、软件测评等领域近30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支搞软件V&V的专业队伍。现在已经具备承担安全级仪表的专用控制系统和安全级智能仪表嵌入式软件的V&V能力。专用控制系统方面已经具备能力和业绩,同时也得到国家核安全局、核电业主和制造企业的认可。当然,在核安全保护系统方面,我们还需要进行提升和建设。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