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行业资讯>详情

中国制造业成本接近美国

时间:2015年08月22日浏览:124次收藏分享:

  近日,人民网转发了一篇题为《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的报道文章。


文章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


这篇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压力,10年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却水涨船高。就多数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州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


这是针对整体情况而言。


而在其中的某些产业,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高于美国。8月初,《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产业链大逆转,中国纱厂登陆美国》,讲述中国的纺纱业成本比美国高30%,中国的纱厂开始在美国设厂。


中国制造业成本逼近美国,或许不是新闻


“中国制造”成本逼近美国,或许算不上新闻,而是旧闻。


2014年8月20日,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外媒:“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被削弱》。


文章说,根据波士顿咨询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以美国作为100点的话,中国在2014年的得分是96点。换句话说,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而在之前,中国的这个指数值一直在80点左右。


文章还说,这一走势意味着,在美国生产商品相比中国的成本差距正在收窄。共同起草了多份关注全球制造业经济变化报告的霍尔·瑟金说,“我们目睹中国变得越来越昂贵。”


不知为什么,这一份报告当时没有引起国内的注意。而从国内媒体近期热炒的“中国制造”成本逼近美国的消息来看,差不多相隔一年之后,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仍然是96点,没有任何变化。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前景继续恶化。大型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等稳增长政策发力环境下,景气度基本维持平稳。而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持续恶化,特别是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很不乐观。


这也可能是一则旧闻再度发酵的原因。


中国工信部赛迪智库专家安琳,对这一统计数字表示怀疑,认为该咨询公司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一定的道理还有待考证。不过他承认,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困难、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整体产业相对大而不强等等,都是国内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来重点解决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未来十年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发展纲要。”安琳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志勤指出,由于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中国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通过与外界比较,能看出“中国制造”有没有优势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是多个制造业价格优势相比美国正在逐渐消失的国家之一。


不止中国的制造成本飙升,以前和中国一样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巴西、俄罗斯、捷克、波兰等经济体也遭遇了类似情况。


而传统的西欧发达国家,原本已经高企的生产成本依旧在涨,比如瑞士、比利时、瑞典、法国等。


英国和荷兰则是例外,制造成本并没有多大波动。还有印度,目前还没有出现制造成本飙升的情况。


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中,制造业竞争力上升最突出的是美国和墨西哥。与10年前相比,2014年其制造成本指数进步最大,主要得益于持续的生产力提升、稳定的汇率和巨大的能源优势。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更便宜的能源价格。由于大规模的页岩天然气开发,2004年以来,北美的天然气价格有25%到35%的降幅。


正是凭借这些优势,中美两国的制造成本差距被缩小到了5%以内。如果说在中国进行生产正变得越来越不划算,那也就意味着美国和墨西哥的前景正在变得更好。


根据波士顿咨询在2012年公布的一份报告,随着企业继续重新考虑在中国进行生产的成本,部分行业会在大约五年之后达到一个临界点,并开始将制造业务转移回美国。


报告认为,这些行业包括了计算机和电气产品、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家具、卡车零配件等运输业产品,以及自行车。这些行业有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更高的运输相关费用,因此可能成为首先回到美国本土进行生产的行业。


“中国制造”成本持续走高,有哪些主要原因


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制造成本走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依据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


仅仅从数据来看,这与美国工人的薪资差不多持平。有报道说,美国大多数制造业岗位的薪酬标准为每小时10到15美元。


在我们的感觉里,中国工人的收入确实有很大的增长,但那是由于以前的收入实在太低。2003年,英国《金融时报》统计,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平均每小时为0.61美元,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每小时16美元,前者为后者的3.8%。也有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早期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时薪为0.8美元。光明网2006年的一篇文章说,2004年,中国工人工资只有美国的4%。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者收入的调查资料时发表感慨,该地区民工的月均工资“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


也有学者认为,靠极低工资形成极低劳动力成本,维持“世界工厂”的竞争力,是对人力资源的粗使践用和可耻浪费,是遗祸无穷的粗暴掠夺。随着用工荒的出现,这几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收入确实增长了很多。但究竟增长了多少,会不会像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近期数据显示,依据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


这个数据是否经过人为修改,令人产生怀疑。中国工人每小时的薪资如果达到12.47美元,即每小时在70元人民币以上,每月的薪资收入应当在1.3万元人民币以上。这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有很大的差距。根据该组织发表的“2013~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月薪工资收入排行榜”,中国大陆在72个国家中名列57位,平均月薪656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4000元。


中国的制造成本走高的第二个原因,是汇率的变化。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


第三个原因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每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每千瓦时,工业用电成本在中国有66%的涨幅;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138%。


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使中国这个曾经是超级廉价产品代名词的低成本商品制造大国,正在全球制造业的竞赛中逐渐落后。


还有一些原因,也影响了“中国制造”优势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工人工资低,但劳动成本高,原因在于低效率。有学者指出,即使中国制造业仍然保持较低薪资,因为受到较低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影响,也会让劳动成本上升。


如今,长期被依赖的中国工人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丧失。波士顿公司的报告指出,2000~2005年,中国工厂的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升了10%;2005~2010年,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涨19%,而同期美国工厂工人的成本仅上升4%。


就生产效率而言,前者的增速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造成中国劳动力单位成本的上升。把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两个因素综合起来看,尽管中国劳动力价格依然大大低于美国,但由于美国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工人生产效率更高,一些美国企业迁回本土生产后可在不同程度上对冲劳动力成本的差距。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物流成本高,影响到“中国制造”的成本。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无处不在的收费公路等导致运输成本高于世界各国。而造成物流成本高的除了公路路桥费、各种罚款,物流企业的重复税制也一直负担沉重。


中国的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10个百分点,高成本物流引发的蝴蝶效应也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逐步显现。高成本物流破坏了供需关系的平衡,阻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外媒报道,一些中国制造商正在美国建厂,发现他们的产品在美国南方生产比在中国生产要便宜。中国的科尔集团正投资2.18亿美元在南卡罗来纳州开办纱厂。另一家中国制造商江南化纤公司在该州投资4500万美元。其他产业、其他地方也在发生这种变化。


《中国企业报》报道说,某智能制造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行业普遍压力较大。随着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现象加剧、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变化,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将部分工厂转向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指出,将中国工业能力输往海外是大势所趋,既可消化过剩产能,又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比如手机制造业,一部手机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低于印、巴,但印巴关税高。在当地建厂,既有利于开启当地巨大市场,也有助于中国企业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综合起来看,“中国制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成本优势就是当初廉价的土地、人力、优惠税收、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环境,但如今这些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另一个规模优势,则由于雷同性较大,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拼杀,导致原来支撑“中国制造”的土地、人力、税收、环境等优势大部分丧失。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