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开展电子发票应用试点研究之后,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于今年7月初开出了第一张电子发票,这也是重庆的电子发票试点首次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实体企业。电子发票较传统发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天然性优势,未来几年在全国大范围内得到全面推广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从试点情况来看,电子发票在维护数据安全、节约成本以及环保等方面都发挥了预期作用。这不仅牵动着电商企业运营的成本计量,也是减轻社会负担和能源消耗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顺应国际电子发票应用进程的大势所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有关电子发票的各界报道显示,电子发票试点正进入多维扩张的阶段。在行业方面,从电商、零售到金融保险,再到电信行业;在地域方面,国内已有包括重庆在内的8个城市开展首批电子发票试点。但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之下我们必须看到,总的来看电子发票应用领域和数量都还很小。与此同时,电子发票在推广中主要还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我国现行的《税务法》和《会计法》要求报销发票必须以纸质形式出现,现行的财政部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尚未承认电子会计档案的合法地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6月底刚刚公开征求意见。电子发票在全国的广泛推广尚需更为权威的法律认可。
其次,电子发票报销入账仍然困难。虽然电子发票与现行的纸质发票一样,同样可以作为合法的交易凭证和保修凭证,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其作为报销凭证的具体操作流程还在探索阶段。目前普遍的状况是电子发票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入账、报销,这致使大部分企业采购者只好放弃,也使电子发票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再次,监管部门配套措施扶持力度不足。企业使用电子发票,需要改造现有的财务系统。企业的电子开票系统往往是在核心开票功能的基础上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如需要与各式各样的财务核算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或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收款系统对接,在非核心功能上可能因规模、行业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此,目前相关部门和各地区尚没有相关鼓励政策及配套措施,这会影响企业主动升级的积极性。
最后,试点各地电子发票的标准不统一。现在电子发票之所以还没有能够有效推广,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各地分别进行试点,这就导致标准与管理办法都不统一,因此电子发票就不具有普遍性,电子发票不能异地流转。此外,电商平台一般是跨区域经营的企业,税源归属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要实现全国平台的推广建设,还需要更全面的思考。
在此建议:
一是肯定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扫清报销障碍。我国电子发票试点实施一段时间后,必须推动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修改旧法规,在推广电子发票的同时,推进涉及各种电子凭证的立法工作,总体规划立法进程。这主要涉及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两个部委,相关法规调整工作主要涉及《发票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今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地位,更是明确了符合条件的档案可仅制作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存档。这也是在为以后电子发票顺利作为原始凭证报销记账奠定法律基础。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电子发票的会计凭证与报账、报销等问题最大的法律障碍得到清除,具体报销政策将会逐步落实。
二是加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国家税务总局应实质参与,对电子发票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制订相关税收征管和财务制度,如开具电子发票的资格认定、发票生成、数据传递等工作流程及税源归属,均需明确和完善。在明确税务总局实质参与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和我国台湾地区推广电子发票的经验,成立系统性指导电子发票推广的小组,由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指导小组负责对电子发票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各有关部委的相关进度安排,制定各项重大决策,着重推进电子发票国家标准制定、电子发票统一平台建设和电子发票市场准入三大方面的工作。
三是加大配套措施扶持投入,提升企业积极性。推广电子发票,大型企业有强烈意愿,也有能力去改造自身开票系统。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采用电子发票,要自行改造原有系统会有困难。可推广分别管理的方式,对于用票量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由企业自建企业端开票系统。对于用票量不大、信息化程度一般的广大中小企业,由税务机关免费提供客户端软件给企业使用。对于开票量很少、信息化程度很低的小微企业,可以免费登录税务机关的开票网站进行开票。同时,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改造系统减轻负担。
四是加强各地电子发票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各地试点尚在进行之中,全国性的电子发票平台的建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面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可操之过急,全国各省的电子发票平台不一定要统一但一定要互联,再在此基础上先行设立区域性的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逐步建设覆盖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发票系统,实现全国的互联互通。需要注意的是,在公权力介入的过程中,具体的电子发票开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充分放权市场。以适度的市场竞争促进市场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平台运营商的充分竞争也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