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人物访谈>详情

城市高职亮丽的名片 ——访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臧凤军

时间:2014年09月06日浏览:424次收藏分享:

臧凤军,中共党员,教授。吉林省特级教师,长春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曾获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特级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具设计能手”等称号,享受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任长春市教育局装备处处长;2006年起,任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在技术研发与推广方面多有建树,获3项国家专利,多项教具、试验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研究的《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获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提起长春,人们自然会想到电影和汽车,在中国,或许已经没有哪个人没有看过长影的电影,更没有哪个城市见不到一汽的汽车。这两张刻进记忆的名片,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然而,当我们将“长影”、“一汽”与这次示范院校系列访谈活动联系起来时,才豁然懂了,让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神秘神圣的电影艺术,和中国诞生的第一辆东风轿车,也有诞生在本世纪初的“职教航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响亮的“城市高职”。


本世纪初,面对吉林省、长春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长春市适时调整职教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组建“职教航母”的形式,整合资源,从根本上解决长春职业教育“小、散、低、旧”的问题,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市教育局局长亲自挂帅,主持从制定规划方案到整合学校选址,从制定建校政策到提供资金支持,从学校顶层设计到基础管理的全部工作。通过整合长春市属11所职业学校,于2001年组建了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社会培训与认证教育协调发展的“城市高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续的建设中,长春市政府在政策、管理、用地、资金等方面对学院给予大力支持,助推学院于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示范校建设几年来,学院按照“改革开路、突出重点、凝练特色、整体推进”的建设方针,以5个国家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上成效显著,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校企合作和办学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城校共振的“城市高职”特征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规模的外延发展转向规律的内涵发展,从封闭的自我循环转向创新的开放办学,从被动地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三大转变。


昔日的职教航母,通过示范校建设,在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丰富内涵建设的同时,凝练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长职院精神,全面实现了“三个示范”和“五个领先”的建设目标。这张名片,彰显着具有地域性特点的职业教育贡献,展示着融进血脉的职业教育魅力。


而今,面对后示范建设,学院用全新的思维思考,用高质量、现代化、多功能的标准定位。走近它,从中了解这艘职教航母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理性思考,感受它的发展适应了怎样的现实需求。


记者:臧院长,您好!来到学院,我们一个最大的期待是想近距离了解这艘“职教航母”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理性思考,它的发展又是适应了怎样的现实需求?


臧凤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国家经济的战略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都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支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的同时,要全方位地参与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在深度合作中提升、发展。吉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出口基地,在拥有加工制造业优势和农业基础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吉林省、长春市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急需职业教育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助推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与发展。然而,当时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瓶颈期,不能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市场快速调整的需要,“技工荒”现象愈演愈烈,“管理人才好找,技术人才难求”的现象日益凸显。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长春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确立了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定位与作用。2001年,在市政府组织的职业教育专项调研中,针对长春市职业教育“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散、教学水平低、教育思想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的现状,长春市重新确定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面向长春支柱产业对新兴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与行业配套、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振兴工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造船出海,小帆板经不起大风浪,只有整合资源造大船,才能更能抗市场的冲击。”思路确定了,教育局领导就以“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下功夫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职教航母”。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00年,市委、市政府投资6个亿,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通过合并、划转、置换、撤并等多种形式,先后将长春市计算机学校、长春市经济贸易学校等11所学校合并,组建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支持职业院校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学院在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评价;2007年10月,学院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到2010年6月示范校验收,3年建设期间,学院承载着“城市高职”的使命与责任,立足城市整体发展,谋划职教事业,站在企业角度,规划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确立了“立德为先、强能为本、凝练特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大幅提高,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记者: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是怎样通过“一主多元”办学模式的创新,来整体推进学院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的?


臧凤军: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助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吉林省和长春市汽车、农产品深加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旅游等支柱、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的办学特点,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办学模式。初步搭建了系统开放、资源汇集、机制健全、互惠双赢的办学平台,形成了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集团化办学、校企联盟办学、订单合作办学、店校一体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格局。创新了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极大地释放了办学空间。


“一主多元”的开放式办学平台,是在校企共同参与下,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资源共享与系统开放,彰显了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学院借用了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等条件,让学生掌握技能、提升素质,提高就业率;


二是学院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主动做好人才输送与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产品技术更新方向,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企业多元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学院依托“一主多元”开放办学平台,与319家企业深度合作,合作企业为学院投入设备、接收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就业,学院为合作企业进行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实现了校企合作互动双赢。


在“一主多元”办学模式下,学院全面实施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5个重点建设专业与企业合作,构建并实施了各具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生态链,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化”,学习过程的“员工化”。


记者:您提到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是什么?


臧凤军:一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结合校企教育资源、培养对象的现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等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主干课程及教学计划。


二是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根据区域支柱产业的需求,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布局规划,调整老专业;针对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设置新专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共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行业、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多元融合课程。按照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企业生产任务与过程的要求,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三是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校企共同管理学生的实训、实习,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的要求,建立教学管理标准。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中,按照企业“准员工”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在实习中,校企双方对实习管理责任分工,采取专兼结合、定点管理、定岗管理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德、能、勤、绩考核,校企共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四是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积极探索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学校、企业共同考核标准、体系和方式。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把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的考核和学校的过程考核相结合。


五是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按照校内外基地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依托校企联盟、职教集团、行业协会,找准企业、学院的各自利益点,确定418家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基地。学院主要负责实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制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和沟通协调;企业方面主要负责落实有关兼职教师以及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岗前培训、岗位安排、实习过程监控等工作,并加强对学生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企业、学院、分院、专业的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几年来,学院通过“阶段轮岗”、“企业内训”、“季节性顶岗”等实习方式,实训基地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通过实施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融为一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工作跨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质量50强。


记者: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紧贴企业产品升级改造,开展了怎样卓有成效的工作?


臧凤军:的确,长职院是为服务长春市、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创办的,是一所与长春市同生共长的“城市高职”,有着“城校共振”效应。因此,学院示范院校建设的过程,是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开展大量优质技术培训的过程,是紧贴企业产品升级改造,提供有效技术服务的过程。学院立足长春,服务吉林,一是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院5个重点建设专业紧紧围绕吉林省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和旅游等支柱优势产业,联合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一汽集团生产量大幅度增加,高技能人才出现短缺。学院想企业之所难,调整教学计划,输送近千名专业学生,帮助一汽大众顺利渡过技能人才难关,确保企业实现环比增长40%的目标。目前,学院就职于一汽集团、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56%。优秀毕业生解决了我市支柱产业人力资源紧缺问题,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二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技能人才主要聚集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中小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学院以5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为依托,为长春人事局、海航名门饭店等2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提高培训。通过大量社会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应用水平,不断解决劳动者与企业技能水平需求之间的矛盾。三是紧贴企业产品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服务。学院加大面向行业企业进行应用技术开发支持力度,成立了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机电设计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4个专门机构,承担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与改造项目。现已完成包括奥迪汽车电气系统仿真实训软件、蓄电池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文档管理系统、保健燕麦茶啤酒的研制与开发等在内的12个研发项目。四是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职教资源。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强省的重大战略之一。为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春市政府实施了以技能培训带动农民上岗,走上致富道路的“阳光工程”。学院作为长春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开展了汽车产业开发区失地农民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注塑技术和钳工技术培训等多个项目。通过培训使1800余人顺利就业,为农民转岗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利用国家示范校品牌,学院积极为省内农村职教中心培训教师,使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果等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省内农村学校,增强了各县区职教中心的办学实力,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记者:如果说创国家百所示范校是一场磨砺,那么后示范建设更是一场考验。面对机遇与挑战,请您谈谈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臧凤军:通过3年的示范校建设,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学院内部发展来看,学院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高职示范,学院软硬件条件和社会声誉迅速提升,为学院在更高水平和层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春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等等都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急迫需求,为学院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客观分析学院目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需要在现代办学制度、内部治理制度、办学资源保障和独立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并努力探索实践。一是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并不断推展。“一主多元”的开放办学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的良好运行机制,但如何在现有政策法规的约束下,明确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中的权利、责任、义务,使行业、企业承担起更多的职业教育责任,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办学,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学院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二是建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标准必须与高职教育特点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标准改革,调动教师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学院以培育名师和优秀业教学团队为主线,重点引进在国际上、在行业内有影响且带有研究项目的知名专家,引领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在中高级教师中培育名师,以“名师”带项目,以项目带专业,不断提升“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在国际交流合作上要有新跨越。学院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进程,重点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机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开展中外学制、专业和课程对接试验,扩大招收、外派留学生规模,实现年20%递增,不断提升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为服务社会做出新贡献。学院作为一所“城市高职”,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学院将拓宽社会服务功能,重点扩大与应用型高校、院所的合作,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引入德国奥迪技师、国际会计师、国际酒店管理等国际认证资质,提高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水平,在行企认证的基础上争取政府培训大项目,用各专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为社会服务。实现年培训、认证达到3万人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再立新功。传递精神,固化制度,融入文化体系。通过示范校建设,学院形成了从人的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自觉的管理,这是示范校建设在管理上的升级与升华。因此,在后示范建设中,学院要继续围绕“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在校企合作的组织与机制的形成方面,在探索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引进企业文化方面,在组建校企共同参加的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续写长职院的特色篇章。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