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人物访谈>详情

——访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

时间:2014年08月31日浏览:400次收藏分享:

张亚军,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职道桥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主持人,辽宁省教学名师。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自然科学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近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公路交通类专门学校。那时,公路交通建设人才奇缺,国防后勤保障人才奇缺,于是,国家在沈阳成立了东北交通学校,设置急需的道桥、汽车、航空三个专业。60多年来,学校三易校址、七更校名,先后举办过中专、本科、专科、高职教育。弦歌不断,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交专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扎实工作、追求卓越,谱写了一曲服务国家交通发展的历史颂歌。


“裤脚一挽,安全帽一戴,到一线去”,建校伊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都在培养这样的、能吃苦耐劳的一线急需人才。辽宁交专“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与温家宝总理对青年学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寄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校长张亚军说,“这可能是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一个学校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一个精神传承,有一个基本理想。


1998年,学校经过教育思想大讨论,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道路,开始了全面教育教学改革,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张校长介绍说,当年,全国共有济南、辽宁、南京和黑龙江这4所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共有电力、冶金、财政、交通这4所高等专科学校,现在,其他学校要么升格为本科学校,要么合并组建本科学校,只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坚守在高等职业教育前沿,探索着交通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辽宁交专人致敬!


记者:张校长,您好!学校已经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曾经三易校址、七更校名,您在学校工作了将近30年,对学校的历史很了解。您觉得学校在发展壮大、跨越前进的历程中沉淀下了什么?


张亚军:1951年,新中国诞生不久,百废待兴,公路交通建设人才奇缺;同时,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国防后勤保障人才奇缺。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东北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较好,国家便在沈阳成立了东北交通学校,时任东北公路管理总局局长兼任校长。这说明学校是面向生产一线需求,和行业紧密联系的,为新中国的交通建设和国防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


1965年,按照战备要求,学校迁至抚顺市上夹河镇的一个小山沟,在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一大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交通建设者。1982年学校回迁沈阳,培养了一大批改革开放后的交通一线建设者。


1965年以前,学校积淀下的精神就是,要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人才。1965—1981年艰苦时期的积淀是,办学条件不是决定因素,艰苦条件下也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关键是学校要有一种精神传承。1982—1998年,学校得到恢复性发展,同时面临道路选择。1998年,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说明社会急需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就是选择传承服务经济需求、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国家需求的精神。走上高等职业教育道路之后,学校坚持了两点,一是没有更名为“辽宁交通职业学院”,还是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因为学校形成了自己的无形资产和社会品牌,多少届校友的情节都融在里面,更名影响传承。二是坚持留在交通行业里办学,行业办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行业支持,对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纵深发展最有好处。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对的,教育和交通部门都支持我们,1998—2006年是一个快速发展期,学校虽然不是辽宁省最早的职业院校,却走到了辽宁省职业院校的前列。2006年,我校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所成功入围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学校。


记者:您认为行业办学很有优势,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纵深发展,那么,能否请您谈谈学校内涵建设的思路和经验?


张亚军:总的来说,学校内涵建设更加注重凝聚职业教育精神、内化职业教育文化。学校一直坚持素质第一的培养观念,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主要项目载体。学校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坚持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的首要职责,实施了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双线并行的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内涵建设的第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我们将活动性课程和“两课”之外的两门辅助性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实施学生劳动周制度等,构建活动性课程体系。在不同年级,活动性课程有不同任务,分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等。除此之外,以选修课的方式,我们正在加强“中华文明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两个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解决民族自信问题和党的地位认同问题。只有有了民族自信,他才不自我轻视,才能有个人自信。只有有了对党的深刻认识,才能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是开发校本资源。对入学成绩相差100~200分以上的学生使用同一个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价?这就要结合实际了,教无定法。我不赞同通用教材,同样是桥梁工程的课程,全国至少应有2~3个档次的教材,不同学校选择不同档次的教材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专业课程改革上,要搞校本研究,出校本课程,出校本教材。办学校本环境、校本培养还是值得呼吁的。


第三是师资培养,也是核心问题。我们在全国率先进行“结对子工程”,就是一个专业老师结交一个企业伙伴,共同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企业伙伴也讲一部分课程,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实习的指导,同时帮助学生就业。另外,定期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具备科研条件的系、科研所和校办产业人员进行轮换,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多种渠道锻炼。人才招聘的时候,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博士毕业生、留学硕士都有一定的比例。我们还启动了“杰出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分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两个层次,全校遴选,支持周期是3年,创造一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第四是教育教学管理。我们推行了“系主任牵头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制,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主任负责制,专业主任指导下的学生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其他学校叫专业带头人,我们叫专业主任,学校有42个专业,就有42个专业主任,对学生就业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专业主任。有两个突出的例子,在所有专业里,建筑装饰工程和印刷技术专业是我们学校相对弱势的专业,学校想整合掉,但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主任都强烈要求保留。后来发现,这两个专业的就业率越来越高,现在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今年已经达到了100%协议就业。专业主任的责任心决定了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绩。我们的就业工作重心在系里,学校只有学生工作处,没有招生就业处,学生导师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五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充分的校企合作。学校建成多个高标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和校企联合的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部综合甲级道桥试验检测工程(实训)中心、交通部甲级公路工程监理公司、辽宁省桥梁安全工程技术中心、沈阳交通勘察设计院分院等成为办学综合实力的体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另外,没有充分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就没有前途,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保证教师、实训设备和课程内容跟踪行业企业前沿。学校与华晨宝马、华中数控、络捷斯特物流、锐捷网络、VOLVO工程机械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良性校企合作机制。


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后,学校开展了新一轮质量建设工程,载体是12项工程,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工程中心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从目标与过程管理、状态评价、教师团队、特色资源、校企关系、品牌体系、国际接轨、就业服务、培训体系、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构建持续的内涵提升体系。


记者:学校于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示范校建设和内涵发展过程中,学校有哪些收获呢?


张亚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吸引力明显提升,整个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不存在了。这首先表现为大家逐渐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类型教育和改革中来。第二是改革意识增强了,主动适应教育大众化,适应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第三是精神状态提升了,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第四是学校管理队伍水平提升了,服务意识增强了。


我们的感受是,对过去的传统教学课程,不能全盘否定,示范校建设中“项目导向”、“任务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不是普适的。在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系统性学习可能比综合性学习更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强调系统性学习、专项训练与综合性实践相结合。就是说,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主要是所谓的三段式: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现在完全打破了,基础课够用为度,然后直接上综合课,任务导向的教学,可能这两种都是一种极端,要综合考虑。教学效果是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通过内涵建设,我们实现了招生就业“1+N”效应。即“交专招来一个考生,就有N个考生想来交专”;“一个交专毕业生到企业,企业就想到学校要N个毕业生”。连续多年招生中,学校在辽宁省均为第一志愿录取,录取线全面高于三本。2013年,有30%以上的学生分数超过二本控制分数线,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记者:职业教育中有两对比较重要的关系,一个是教育与培训的关系,一个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您认为应该如何统筹这两对关系?


张亚军:我觉得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学校要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然后是技能培养,二者缺一不可。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质是依托一套资源做两项不同的服务,一个是在校生系统化培养,根据学生长远发展培养职业人,另一个是阶段性、项目性培训,更多是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短期培训,两者并不矛盾。如果把学校变成培训中心了,仅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那就是培养工具,而不是培养人。


所以,要把素质培养,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我们学校的新教师,不管是博士还是留学生,必须当三年辅导员,到企业实践,然后才能上讲台。首先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感情,然后才能当好教师,并不是说有多高的业务水平就能当老师,教授不同于高级工程师,教授有育人职责。


我们培养教师第一步就是培养他爱学生、了解学生、懂得管理。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但更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了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社会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另一个就是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满足企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的需求。


一个学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需要你。我们学校的传统是交通特色,那就是为交通发展服务,虽然是全国招生,但主要是为辽宁交通现代化服务,同时也适当地、有选择地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形成了全面服务交通行业,有重点地服务地方信息技术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等支柱产业的专业格局。主干专业覆盖了公路建设与管理、汽车后市场、物流业、轨道交通等交通行业和工程机械、机电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地方支柱产业。


我们的目标是,以“融入市场(交通产业链、地方支柱产业),扎牢根基(学生就业、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强壮主干(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运行机制与校园文化),追求成果(社会声誉、示范成果、辐射成果、科研成果),打造品牌(质量第一、规模适度、做强做优)”为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融“双证”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行业技术服务、国际合作教育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职教育名校!


记者:高职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您认为,制约高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张亚军:我觉得,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制度体系。对于高职教育、高职毕业生,仍有歧视性政策或制度存在。比如,招生录取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高职的顺序,强化了等级观念,能不能同时录?还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招聘、公务员考试的绝大多数职位,还有高级工程师评审和干部选拔,专科层次被直接排除在外,我们的学生入学成绩,比很多本科生高几十分,就因为他认同了职业教育而拒绝他吗?另外,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职业院校的诉求就是投入均衡,发展竞争均衡,学生竞争均衡。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就会安于定位,安心发展。


现在要解决的是教育体系的完善化问题,而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整个教育体系缺一块职业类型的本科。明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重要,举一个“自行车”的例子,本科学校开始就学力学,学材料学,再设计自行车,自行车是什么功能,什么性质都不知道,就设计自行车,至于设计好后怎么加工出来,怎么修,怎么用就更不知道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培养学生能用自行车,能修自行车,能造自行车,还能够设计自行车。第一年让他了解自行车,会用自行车,比如了解自行车是什么样的,有几种类型,什么材质的。第二年能修自行车,第三年,能按照图纸造自行车。这样,三年毕业了,会用、会修、能造,就是专科毕业生。第四年,就要会设计自行车了,因为熟悉,可能设计得会更好。再读就是研究生了,设计自行车必须要懂绘图,懂结构,懂材料,就需要再往深度研究。中职学生要会用、会修。这种“习而学”的方法对于所有的工科专业都适用。


记者:2013年,教育部和交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意见》,您怎么看?


张亚军:职业教育要办到位,学生应该拿到两个证,一个是职业资格证,一个是毕业证。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中,职业资格和学历是可以互换的,我们现在没有建立起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又很急需,所以个别行业能在行业内部解决职业资格问题,就是对行业相关专业的最大支持。在交通部科技司领导下,交通行指委开始探索做这项工作。如果各个行业都能做出自己的框架,最终都能像航海那样,有个国际公认的框架,那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拿着这个证书,再加上行业准入,社会认可度就高了。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办出职业特色,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