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山西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深化科研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大家认为,中西部高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入主流、强特色、树品牌,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式发展的新跨越。
明确方向,建设新型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教育部也制定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组织形式。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纷纷成立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面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的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坦言,“但目前高校智库特别是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还明显滞后,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的智库不多,结构也不尽合理,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高质量、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不多,对重大决策产生的影响还不理想。”
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表示,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战略机遇,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快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整体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立足特色,加强协同创新
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与东部高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才能打破地区、行业和机构的行政壁垒,有效推动资源共享和学术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贾毅华认为,中西部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民族文化资源,应立足中西部地域特色,整合优质资源,深入研究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国性战略问题,充分发挥“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作用,对政府、社会关心的重大重点问题开展研究,推进研究成果向政府决策政策转化。
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人才,西北大学今年成立了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离不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离不开国内高校的协同配合。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姚乐野表示,中西部高校有一批自己的特色学科,中西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要与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相结合,这样才能产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形成自己的智库特色。
南京大学社科处陈浩结合南京大学牵头组织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中心”的建设经验,建议中西部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时,要以问题为导向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决策三位一体来摆脱“研”、“用”分离,以团队组织创新来解决人才困境,以加强顶层设计来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深化改革,破除发展藩篱
广西大学社科处陆毅青介绍说,近年来,广西加快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政府提供迫切需要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但他认为,当前大多数智库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还不适应现代智库建设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库研究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一线学术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陈军认为,要调动科研积极性,措施之一就是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体制,适当放宽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的使用限制,将有关基础研究、技术推广、软科学研究项目中的人员经费提取比例提高,以利于尊重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江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曾向红建议,推动人员流动,完善用人机制。可借鉴美国经验,探索“中国式旋转门”机制,如选拔推荐高校智库优秀学者到国际组织任职、到政府部门任职挂职、参与政策制定等灵活方式,推动智库人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