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干净的蓝工装,话虽然不多,但举手投足透着成熟男人的魅力,这就是王文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18岁拿起焊枪一直焊到今天,从当初的定位到现在的定格,33年来,王文华把一个美丽的梦升华成毕生的追求。
王文华的入党志愿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投身改革的青年,在首钢改革的激流中,我决不做改革的漂浮物和沉淀者,我决心做激流中的勇进者。”王文华执着地实践着他在入党时的誓言,用绚丽的焊花编织出最壮美的人生。
因为有最初的梦想,才会有最终的成功。王文华儿时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像父亲一样,让手中的焊把放射出夺目的焊花,建高炉、盖厂房,把首钢装扮得更加美丽妖娆。1981年11月,王文华高中毕业,子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过焊把,到首钢安装公司当上了一名焊工,从此便与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王文华告诉记者,第一天上班时,父亲亲自领他到现场见师傅,把他交给当时安装公司的焊接高手陈海群,一再叮嘱他:“孩子,好好跟师傅学,焊工是个手艺活儿,干好可不容易啊!”在以后的岁月中,王文华深深体会到,焊工确实是个要高超手艺的活,干好可不容易,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王文华告诉记者,焊接是一门涉及材料学、热处理、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现代工艺。根据材料、工艺不同,各类焊接上岗证书就有几十种之多。他告诉记者:“我喜欢焊工这一职业,每焊好一道焊口,每教会一个学生,我都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国内焊接人才紧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
“要做一个好焊工,必须先学会吃苦耐劳!焊字就是守着火,顶着日头干活!”每次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王文华都会强调这两句话。也正是对“焊”的这种朴素的理解,成就了他的一手焊接绝活。
焊接作业环境艰苦,冬天,要坐在冰雪覆盖的金属设备上施工;夏天,要忍受高温烘烤,有时还要在储罐内作业,闷热难耐。“无论如何,焊枪都不能抖。”王文华坚定地告诉记者。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巧,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他每天利用工余时间,用焊条头在废钢板上反复练习运条速度和角度,揣摩起弧灭弧的要领,下班后用绳子绑着两块砖头吊在双臂上,平举锻炼臂力。为了克服手不稳的毛病。他还到商场买来一对哑铃,结合焊接的操作方式操练起来,时间久了竟演变出一套独特的“焊接哑铃操”。每天成百上千次枯燥、乏味的苦练,换来了他手握焊把连续焊接几个小时,手不抖腿不软的硬功夫。
除了苦练技艺,那时的王文华将买饭票以外的钱都用来买专业书进行学习充电。他跑遍了京城各大书店,陆续购买了初、中、高级《电焊工艺学》《锅炉压力容器焊工知识》《焊工考工试题库》《金属力学》等20余册专业书籍,一头扎进焊接世界,如醉如痴。在自学的同时,他还经常向老师傅讨教小窍门、土办法,兼收并蓄,为己所用。几年里,他所记的读书笔记就达十多万字。王文华把所学知识与实践中摸索的经验统一归纳,整理出一本自己的焊接手册,遇到问题随时就能翻阅解决。
王文华脑子里装的东西很多,认识他的人没有不服气的。焊工常用的几本书,他几乎都能一字不落背下来。那时,王文华班里有个老师傅叫王振东,想故意考考他,探探王文华的实底。于是王振东搬出《电焊工艺学》初、高、中三本书,当着众人的面提问题,让王文华解答。结果,第几页、第几章、第几段,10个问题王文华全部答对,还一字不差。王文华对焊接技术孜孜以求,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此时他的焊接操作技能也在飞速地提高。
1989年,26岁的王文华便升到八级工,这是当时首钢最年轻的八级焊工。八年后的1997年,他在全国冶金行业焊接技术大赛一举夺冠,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中国冶金行业的“神焊枪”。
1997年,首钢电力厂220吨锅炉集汽连箱运行中出现裂纹,负责检修的北京市某压力容器权威单位的专家查看后,也不住地摇头,检修人员更是一去不回,再不敢露面了此时,只有靠自己人了,安装公司派王文华和其他5名同志赶赴现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之中。
连箱出现裂纹必须更换新的,管道需要切割后重新组对焊接,再与新连箱联在一起。高压管道材质为特殊合金钢,焊接工艺非常复杂,要求焊前预热,焊后还冷,再进行热处理工期仅有4天时间,拖期一天就要损失20万元效益。这的确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怪不得连权威单位也望而却步。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王文华和大家一起昼夜拼抢,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现场。单位领导看他实在疲惫,便安排他回家休息。谁知没过2小时,王文华就被敲门声惊醒了。原来最后一道焊口因为磁力集中,反复焊接几遍均告失败。
王文华以最快的速度骑上自行车“飞”回现场,原来是同一根管的前一道焊口焊后热处理时产生磁场,磁力线横切焊口,电弧偏吹,当然也就不能焊接了。让磁场自然消失,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购买消磁设备,但是最少要3天才行。但是时间哪里允许!王文华坐在焊口前闭着眼,脑海里无数个“计算机”在高速地运算比对,忽然一个念头清晰定格:“不让磁场发挥作用!”他迅速用一个过桥板把焊口上下固定,试着引开磁力线,果然顺利攻克了难关,为检修按期完成赢得了宝贵时间。
四天四夜连轴转,王文华刚放下焊把,就立刻瘫软在地。最后,探伤X光结果表明,焊口全部达到一级,这个消息又让王文华高兴得跳了起来。
有一次,王文华奉命赴印尼参加IKPP公司400吨锅炉援外工程,施工中由于厂家提供的焊接设备不全,造成一条300米长、直径只有8毫米的管道无法焊接,连在场的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王文华经过两天琢磨和试验,打破常规理论框架,大胆采用大规范、大直径焊条,断弧焊接方式,一举获得成功。厂家老板和外国专家连声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
王文华有个绰号叫“拼命三郎”,为了企业的荣誉,他什么都不顾。在首钢承接、修建的多个重点工程中,王文华屡破技术难关,为首钢、为首都、为中国赢得荣誉。有一年,瑞典驻中国大使馆向首钢求援,因地下镀锌水管突然破裂,必须立即改造安装,而且还牵扯附近其他三个大使馆,任务落到王文华和另外两名同志身上。地下室狭窄潮湿,王文华全然不管,蹲着、躺着、趴着,用各种姿势焊接,两天里,王文华焊了120多道接口,使馆供水系统比预定工期提前恢复正常,驻华大使乐得哇哇叫,使劲拥抱王文华。在回家的路上,王文华才感到浑身打冷战,头痛欲裂,恶心要吐。到医院一检查,确认是锌中毒,打了两天点滴才好。
在举世注目的中华世纪坛建设中,首钢承担1000多吨钢结构安装任务,其中焊接工作难度最大,不仅工期紧、焊接量大,质量要求也非常高。焊接初期,业主方聘请的焊接专家负责监督质量,逢人便问:“王文华来了没有,在哪儿呢?关键部分必须让他焊!”看见了王文华,专家就放心了,到现场的次数明显少了。
王文华除了负责焊接技术质量指导把关,还和焊接人员一起顶烈日、战高温,在光线充足、能见度好的白天焊接。一个班下来,工作服湿透了,又被体温烘干;干了,又被汗水湿透……汽水每人喝了十来瓶,就是没人上厕所。
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总共476道一级焊口、总长182米焊缝,一次合格率创出96.4%的高水平。王文华焊接的24道焊口,经超声波探伤全部一次合格。7月19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刘敬民到世纪坛视察工作,仔细察看了钢结构焊接质量,连声夸道:“我就是干这行的,焊缝焊得很好,钢结构件也做得很规矩。”后来,他们承建的中华世纪坛旋转圆坛钢结构工程,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殊荣。
而让同行打心眼儿里佩服的,不仅仅是王文华“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技术无私地奉献出来。王文华掌握着许多焊接的绝招和窍门,但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大家。多少年来,他总结整理了仰板单面焊双面成型、小管径不锈钢管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管道和等离子切割四项最佳操作法,推广使用后创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像林肯半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逆变焊机等较先进的焊接设备使用操作方法等,王文华过去所在班里的同志们都能熟练掌握。那时全班技术水平、整体实力明显比其他班组高一截。质量检查人员到现场检查焊接质量,光看外表就知道,哪些活最漂亮,那一准儿是王文华班干的。
为培养出更多的焊接技术人才,在首钢总公司的支持下,2004年王文华被首钢技师学院引进,从此,他更是一门心思的把焊接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王文华的弟子中,有全国冶金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北京市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韩积冬,有“全国技术能手”刘晋平,有北京市金工奖、银工奖得主李琪、戈跃,也有在国际大赛中夺冠,并荣幸受到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的刘世涛等。
“太追求完美,太执著认真,对徒弟可真狠。”提起王文华的特点,妻子全给抖搂了出来。王文华听到后瞪大了眼睛说:“不狠记不住,焊接可是大事,一点瑕疵都可能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王文华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妻子温柔贤惠,里里外外一把手,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女儿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名列前茅,如今已经由首师大毕业,在史家小学当了一名教师,提起她们娘儿俩,王文华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温馨。
记者了解到,在被首钢技师学院引入前,有太多外企和薪酬更丰厚的私企要挖走王文华,但是都被王文华婉言谢绝了。王文华告诉记者:“有好多人对我很不理解,说没有比我更傻的人了,但我始终认为,技艺、本领是首钢给的,我要全部还给首钢。我相信首钢要发展,是离不开焊接人才的。”
2012年,在王文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二年后,他的女徒弟刘宏也获得了此殊荣。可是当年刘宏拜王文华为师,可真有些波折。
那是2005年,刘宏来到首钢技师学院焊工班培训,早就听说王文华老师的她,就想认王文华当师傅,但说了好几次王文华都没点头。“做您的徒弟这么难?”王文华向记者摇摇头否认。原来,在刘宏之前,王文华收过一个女徒弟,悟性特别好,进步也非常快,18岁就在全国大赛拿了奖,结果这个徒弟后来转行了,这让王文华觉得非常伤心,他决心不再收女徒弟。
然而刘宏改变了他的看法。相比于其他学生,刘宏的基本功和悟性不是最好的。但她是最刻苦的,她常常为了多练习而忘了吃饭,以至于到了饭点都得王文华去催。刘宏身上那股韧劲让王文华开始转变。2009年5月,刘宏获得首届中国焊工技术电视大赛冠军,一下颁奖台,刘宏第一时间给王文华打电话报喜,并把他约到一个地方。王文华一进门,刘宏手捧一束鲜花过来说:“师傅,收下我吧!”就这样,王文华彻底被刘宏的真诚感动,破例收下了这个女徒弟。
刘宏告诉记者,对于她这个女徒弟,师傅一点也不娇惯,多年前一次中德焊接对抗赛,刘宏在比赛间歇靠在机器上歇一会,王文华看到了过来就踹了她一脚,并告诉刘宏,比赛中的一些动作规范代表了国家形象,不能马虎。自此,刘宏彻底克服了这些习惯性动作。
2007年,在全国第三届残疾人技能大赛准备开赛之际,王文华承担培训2名残疾人选手。王文华对记者说:“当2名选手站在我面前时,我傻了眼。一人比我还大三岁,下肢是假肢,另一人虽说年龄不大,但走起路来身体倾斜30度。更糟糕的是,他们比赛经验几乎为零,而且焊接基础很差。说实话,您说这怎么教?但当时我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我就决定要实现他们的梦想。此时,距离比赛只剩下一个半月时间,我连夜制定了特殊培训计划,第二天就开始实施全封闭的集训,训练强度非常大,对于残疾选手确实是一种考验。”
集训期间,2位残疾人选手每天焊接8小时以上,晚上再进行理论学习。其间,他们工作服烫坏了2套,胳膊上满是烫伤,王文华看着着实心疼,为了让他们掌握更高难的焊接技能,王文华索性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就这样,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咬牙学,师徒三人拧成一股劲儿,40多天近似魔鬼式的集训后,他们奔赴西安参加比赛,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2位选手在5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亚军、季军,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当他们举起奖牌的那一刻,王文华的心澎湃了,他说:“这比我当年获全国冠军领奖时还要激动,我为他们自豪!”
除了技术过硬,更让刘宏敬佩的,还是师傅的人品。天道酬勤、天道酬善,是王文华经常挂嘴边的两个词,“在学技术前,先要学做人。”
2008年,31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从汶川灾区到首钢技师学院学焊接,教他们的正是王文华。王文华不仅将自己的手艺一点点传给这些孩子们,让这些灾区孩子有一技之长,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2008年底,北京下了第一场雪,第一次看到雪的灾区孩子非常兴奋,都跑出去堆雪人、打雪仗。玩耍过后,一些孩子们和王文华一起用铁锹铲出了一条路,而另一些孩子因为怕冷躲在教室取暖。一上课,王文华就问大家,有一个俗语叫做“勿以……勿以……”大家知道吗?31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王文华以扫雪为例子,给大家讲天道酬勤、天道酬善,没出去扫雪的孩子们都脸红了。
从那以后,这个班变得特别团结,有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这让王文华特别欣慰。在生活上,王文华对这些孩子也特别关心,31个孩子最后都喊王文华“爹”,这个带着四川口音的世界上最亲昵的称呼,让王文华感动到心坎儿里。现在,孩子们还保持着与王文华的联系。“他们都在当地工作了,工作都不错,有5人都当父亲了!”王文华说这些时,已然从教师变成了慈父。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才是成功。”首钢培训中心技师学院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注重积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组建了一支传承绝技、创新技术的技能人才师资团队,积极搭建起高技能人才成长、沟通、展示的平台。2012年首钢技师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以王文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知名焊接大师,又成立了工作室,但他仍保持本色。他没有周六日,也没有给自己放过完整的寒暑假,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这些年间,培训中、高级焊工3000余人,焊工技师、高级技师600余人,并以高培训质量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王文华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深入厂矿解决技术难题。应首秦深加工邀请,针对新产品制造实施定向指导。王文华把课堂设在车间,边讲授、边演示、边点评。通过讲练结合,不但学员们制造的产品全部达标,还为首秦深加工总结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工艺,解决了技术难题。
应首钢设备结构厂邀请,针对炼钢OG系统管道焊接进行技术攻关。他通过调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解决了之前OG系统管道焊接中容易出现焊缝咬边、未焊透等问题,同时还在焊接工艺参数上进行了调整,为企业完成了一项技术改造。
应航天院邀请,针对导弹发射架质量问题进行定向培训。在他精心传授下,学员焊接试件经X射线探伤90%达到Ⅰ级标准,这种培训结果在焊接培训领域实属罕见。
为了给国家传承焊接技能,王文华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光盘《一步到技工—焊工》中担任现场技能演示工作,还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针对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编写了16万字《焊工基本技能》培训教材,同时还参与完成了200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立项教研课题“技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该课题获得2010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王文华大师工作成立以来,为企业技术服务,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训及技术攻关,先后在首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和金属结构责任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家企业工作站,先后对首秦公司、矿业公司、航天二院283所等7家单位共300余名焊工进行实操技能培训,并把生产中的问题直接带到课堂,答惑解疑。
当问起全国劳动模范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时?王文华说:“劳模就是我的最高荣誉。你看我工作室一屋子的奖状、奖杯,但唯独没有全国劳模的奖章。因为我把它珍藏在了家里,对于焊接行业,劳模是对我们这些一线职工多年的汗水和技术积累的肯定,在我心里,此项荣誉无可替代。”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