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际海洋科技与项目合作会议在科博会期间召开
时间:2014年05月24日浏览:137次转载:中国船舶报收藏分享: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各类海洋开发装备产业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因此,我国当前要紧紧抓住海洋开发装备需求增长的机遇,大力发展海洋开发装备,使海洋开发装备产业具备与世界强者竞争的能力。”作为第十七届北京科博会重要活动之一,在由国家海洋局主办的“2014国际海洋科技与项目合作会议”上,大力发展海洋科技装备,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焦点。
利用海洋 需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对此,科博会组委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主任于海波表示,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2014国际海洋科技与项目合作会议”旨在增进海洋领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探讨海洋技术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更好地为多方提供海洋科技、工程项目、产品贸易等接洽平台,对推动我国“科技兴海、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沿海省市建立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合作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海洋局科技司辛红梅表示,从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实施的科技兴海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为例,我国自主研发的3000米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投入使用,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海洋装备产品还打破了国际垄断,走向海外市场。为了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还在继续加大对海洋开发的投入,并着力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和集聚区。2011年起,我国先后认定了上海临港等4个科技兴海基地。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在广州、湛江、厦门、舟山、青岛、烟台、威海和天津8个城市先行开展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工作,推动海洋高技术产业向更高端、更集聚发展。
发展装备 要通力合作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海洋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船集团科技部副主任汪彦国指出,从世界以及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来看,当前海洋装备主要分为海洋防务装备、海洋科考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四大类,而创新驱动是实现四大海洋装备发展的主动力。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要积极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掌握核心技术;同时,破除思维定势,抓住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内在联系,把握和解析市场规律,大力发展引领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和技术,并辅以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激活市场需求。
海洋装备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多系统集成、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创新产品的成功研制往往需要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才能完成。因此,汪彦国建议,针对行业战略性产品,应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提高技术水平。在加强国内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内外用户、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商的合作。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当前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热点。中国船级社海工技术中心主任杨清峡介绍了当前海工装备建造的各类规范技术体系,并介绍了当前中国船级社正在开展的规范科研项目。海洋科技项目合作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科技参赞、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首席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并表示参加此次会议使他们对中国的科技兴海战略及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有了深刻了解,希望未来能与中国在海洋科技研发、涉海院校交流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合作,通过深化海洋产业方面的科技合作,实现共赢。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船集团还主办了“船舶设计”专场论坛。来自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的专家围绕绿色海豚散货船设计、新一代集装箱船开发、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及相关产品研发、新时期海洋执法装备体系建设等专题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