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职教新闻>详情

农业职业院校10余年间锐减近300所 新型职业农民谁来培养

时间:2014年05月05日浏览:1820次收藏分享: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

  “人口大国无人种地”,这个论断绝不是危言耸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和各部委都在行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201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同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文件内容。

  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地。

  4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向广大农民敞开了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方案》中这样表述。

  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去除“农民”的身份属性,使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实现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为目标,实现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转变;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以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农业人才的培养以往依赖于应用型教育培养相关专业学生,通过政策引导其毕业后进入农村工作。让农民“回炉”职业学校,培养职业农民,农业职业院校能否承担重任呢?

  农业职业院校困境

  全国农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最近发布了《2013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选取了全国182所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职院86所、农业中职校96所)作为样本,样本分布于我国东、中、西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内容涉及办学基本情况、涉农专业情况、服务三农情况以及具体办学成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较为翔实地反映了2012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国兴办的一批农务学堂,如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近两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因生源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开办的涉农专业数量锐减,在一些农业高职院校中涉农专业学生比例甚至不足20%。教育部等五部委的一项联合调查也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有各类农业中等职业学校530余所,而到目前为止,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的职业院校仅剩237所,十余年间锐减近300所。此外,“农”字头的职业院校中非农专业强于涉农专业的现象也不鲜见。

  “86所农业高职院校生师比平均值为22.5∶1,96所农业中职校生师比平均值为21.4∶1”,课题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而农业高职院校生师比的合格标准为18∶1,可见农业职业院校教师总量不足,部分教师仍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农业中职学校2012年平均每校拥有双师教师职数75个、正高教师职数1个、副高教师职数47个。我国大部分农业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尤为显著,各农业职业院校均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仍不尽如人意,人员编制的不配套,造成了师资队伍新的断层。

  《报告》指出:师资力量并不是农业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生源劣势、专业结构弱化、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农业职业院校招生难。我国农业职业院校近年来招生数呈逐年减少态势,且生源多以农村为主,涉农类专业的招生尤为困难,涉农学生仅占182所农业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的33.3%。而在部分农业职业院校内部,非农专业比重有所加大,涉农专业数量逐年减少,涉农专业数不足10个的农业高职院校有55所,农业中职校达81所,甚至有个别院校涉农专业开设职数仅为1个。

  “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因发展定位不明,原本条件较好的专业不能做大做强;有些农业职业院校由于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被迫开办了与自己原先专业无关的新专业;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对实习、实训场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反过来制约了学校的招生;有些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造成了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弱化,人才培养方案也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该课题组负责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为记者历数涉农专业发展的问题,他对此不免担忧:“农业类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缺乏吸引力,部分农业职业院校还陷入办学困境,有的已经转行,有的被兼并,极少数甚至有倒闭的风险。目前,社会对涉农毕业生有需求而无供给的问题已经出现。”

  课题组认为,农业职业院校困境的背后,反映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形成,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失衡。目前,经费投入的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大部分省份农业职业院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政府职教经费对农业职业院校没有倾斜政策,国家财政没有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虽有时从其他部门获取少量资金,但常常是临时、偶然、非机制性的投入。

  农业职业院校能否破局

  面对农业职业院校如此窘境,有学者提出所有中职学校可以以培养求学者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不设年龄限制,宽进严出,向具有初中毕业学历者全面开放。政府必须给农业职业院校拨付职业农民培训的经常性经费,对学校提出培养人数、专业、质量要求。

  而此次《培养方案》所设路径即是如此。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在2~6年内分阶段完成学业。共设置了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在相关政策解读中指出,农业职业教育不单单包含以往侧重于技术和技能的职业培训,而是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的系统教育。

  国家承认的公办、民办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如果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都拥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机构资质。

  这无疑给农业职业院校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农民居住分散、学习要与生产兼顾,这就需要农业职业院校适应实际,主动帮助农民做到集中学习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将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种做法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推动国家建立出资购买农民学习成果的公益性经费补偿制度,将给农业职业院校增加制度性的经费支持。

  对农民来说,老师就在身旁,可以边学边问边干,容易取得学习效果。农民一旦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就会产生接受教育的自主积极性。长远来看,帮助农民走上职业化教育道路,农民便不再是一种身份印记,而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选择。

  这似乎是一条双赢的道路,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我们知道的是,职业教育全面向农民和农民工开放,将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政府花钱购买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是关键环节。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