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配事业部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集体。多年来,这个事业部以“没有任何借口”和“执行力”为工作理念,精心组织生产,合理调配人员,按期组装完成各类橡胶塑料机械产品。特别是在组装重大技术装备过程中,全员发挥了精湛的技术水平,攻克了组装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新亮点提供了保障。
该事业部现有员工176人,一线生产班组7个,有4个班长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该事业部在获得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一年后又喜获辽宁省“工人先锋号”殊荣。
哥俩双双当先进 在装配事业部,一提起林国广、林国陆这哥俩,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去年,哥俩双双登上了公司的光荣榜。
哥哥林国广是装配一班班长,他技术高,业务精,那一摞摞的各种证书,浓缩了他30年立足岗位不断进取的历程。他连年被评为劳模标兵。可是提起这些他没有沾沾自喜,没有炫耀自己,更没有把荣誉当成一种资本,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荣誉的获得都是新的开始。在担任班长的几年中,他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每当有新产品和大型设备安装和调试时,自己都先行一步。认真研究数据图纸,做好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质量隐患。2010年,大橡塑公司搬迁的第一年,面临的生产任务繁重,他带领本班人员加班加点,克服出差人员多、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做到搬迁、生产任务两不误。
弟弟林国陆是装配三班班副。被工友们称为“技术大拿”。很多厂家都点名要他调试设备。到用户厂家调试产品,只要有他在,领导放心,用户满意。
20万吨造粒机是国内研发的新产品,也是大橡塑公司的重点产品之一,由于是新型技术产品,安装后的调试工作就成了重点。设备出售到燕山石化公司后,林国陆就一直跟踪服务在那里。一年来,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全年一共只休息了不到半个月。设备在生产期间发现螺杆尾部漏粉料,间距设计不合理,于是他就不分昼夜的连续工作在现场,凭借在装配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他反复试验、琢磨,及时与设计人员配合研究、整改,使设备达到了最佳效果。
丁基胶挤出机设备也为国内首套,所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涡轮蜗杆接触不好,颗粒水过滤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一直出现。在这艰苦的一年里,他能够做到用户遇到问题不分昼夜随叫随到,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能与用户主动解释沟通,消除了用户对于产品的不信任和疑问,并积极和外配套厂商联系,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极大的满足用户需求。经过多次调试整改后,这两套设备现在已经能够连续生产,达到国际化水准。
人人争当“马头” 在装配事业部,常常听到员工有争做“马头”,不做“花脸”的说法。所谓“马头”是指技术超群、领头干活的人,“花脸”则指那些什么都明白一点,但不精不专的人。在这里,人人崇尚做“马头”。曾荣获市“‘王亮式’学习型班组”称号的装配事业部电气班,可以说个个是“马头”。
这个班24名人员中,就有5人是高级技师,技师11人,高级电工6人。主要担负公司国内外的开炼机、电池隔膜机组、碳纤维机组和大型S型四辊压延机组等设备的电气制造安装调试任务。大多数人都能“单枪匹马”跟随设备到国外调试,电气班惟一的女性王晓路说,这工作马虎不得,不做“马头”不行。就说接线吧,上千个接头,任何一个错误连接都会导致生产线“瘫痪”。而且,各种外购的配套装置和机械部分也常会有“先天”错误,在这个环节也要一一找出来。不管哪个环节出错,都要在这道工序里找出来并纠正。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而电气班就是公司产品的“收口班”。在装配事业部的作业现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设备,电气班就要把这些看起来杂乱的设备组合成4条完全不同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有的是国内首套,有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要想做“马头”,就得有钻研精神。每当新产品和大型设备安装调试前,他们都要认真研究图纸,对每个进口电器件的性能进行研究,才能保证成竹在胸。电气班创造了一年调试160台(套)大型生产线,质量合格率达100%的工作业绩。
班长谢心波已经在电气班工作了27年,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他是国家级“突出贡献技师”、“辽宁省优秀班组长”、“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技术能手”。2010年被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被大连轻工业学校聘为专家顾问委员。他曾经7次以中国专家的身份到国外安装调试产品,进行技术服务。有一次,一位马来西亚客户订购了上千万元的生产线,他们看到只有谢心波一人来安装调试,十分怀疑地连连摇头。20天过后,摇头的马来西亚用户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专家,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