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今年1至5月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数据显示,1至5月,电子信息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达27.4%,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IT行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业分化加剧,IT业面临发展拐点。
业内人士指出,IT业应抓住“两化融合”的良好契机,加快产业融合升级应对发展拐点。 行业分化加剧 1—5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三成的企业亏损,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8.4%,亏损额达125.84亿元,同比下降15.5%。同期,行业新增企业2448家,增长15.5%。在企业数增加和利润增长良好的情况下,而亏损企业增加,说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企业质量和效益上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资企业低速徘徊、国有控股企业效益良好。1至5月份,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收入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的78.8%,显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外资拉动型特征,但是1—5月份外资收入增长18.3%,连续15个月增速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与此相比,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49.7%,亏损额同比下降35.5%,显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传统高端电子产品冰火两重天。受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的影响,高端电子终端增长迅猛,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增长都超过40%,等离子电视甚至增长341.9%;相反,传统类电子产品仍延续去年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录像机同比下降14.9%、传真机同比下降12%、打印机同比下降22.9%。 “两极分化”现象显现。在全球经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分化更严重,行业洗牌现象加剧。在此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无论是销售还是生产都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通过整合,对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走向“两极分化”。 面临发展拐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筱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预计,“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为18%,并且这种低速的增长还将持续。毫无疑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拐点,所谓拐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1978年到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高速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在“十五”期间,增速一般都保持在30%以上,个别年份还出现了40%的增长。但是“十一五”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放缓,出现了发展拐点;第二,产业出现了转型,投资主题从欧美向内资型转变(包括港澳台);第三,投资重点从终端制造向前端转移。终端制造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机等,前端制造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板等高端产品;第四,产业从单纯的向国内转向国内外并举。由于人民币升值、生产原材料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渐渐丧失,包括内资企业在内,都出现了向海外布局的趋势,这种步伐以后还将加快。 在面临发展拐点的情况下,我国IT业要想再现2007年的辉煌,甚至是有所超越除了扩大内需与转战新兴市场外,关键还在于产业融合升级的内功修炼。 期望内需救急 专家指出,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显示了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处在一个不良的状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外需堪忧,企业应该抓住内需。 有专家预计,随着重组后运营商正式开始全业务经营和3G发展的需要,从下半年开始,运营商对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需求量将加大,尤其是移动通信设备终端。由于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占通信设备行业比重超过60%,这必将给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带来动力。2008—2010年间,仅在移动通信设备领域就有近1000亿元的巨大商机。 窥视巨大商机的,还包括有实力的国外巨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外资企业占据了近80%的比重。如何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