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平板表面质量的衡量
由于
铸铁平板、岩石平板材质不同,新平板检定规程对其外观、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等分别提出要求。新规程用平面度,表面粗糙度取代旧规程的不平度、光洁度。这样规程与标准名词术语一致。
局部误差的控制
为使用节距法以有限点检定结果真实反映整块平板平面度误差状况,对平板进行局部误差检定很有必要。对于刮制平板,接触斑点可以控制平板工作面的平整性。接触点的数量、形状及其分布均匀性对平板表面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按触斑点以涂色法检定。为了避免配置与被检平板同尺寸同精度的两块平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新规程取消了旧规程的“三面互研法”,采用小平板作为合研检具。实践证明,只要小平板长边尺寸不小于被检平板对角线长度一半。其准确度不低于被检平板 可以保证合研质量的。但需考虑由于合研时用力不稳定、不均匀,合研平板过小会产生虚假斑点。因此合研平板尺寸大些为好。
采用尺寸大于被检平板时对角线长度的宽面平尺进行合研,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局部误差,还可以保证各截面直线度符合要求,方法简单易行,是较为合理的合研检具。
铸铁平板平面度的原始数据
通常把测量得到的相对测量基面的距离称为平面度误差的原始数据。当测量基面与评定基面方位一致时,即可用此原始数据按评定原则求得平面度误差值;但当测量基面与评定基面方位不一致时,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出评定基面的具体方位,从而求出平面度误差值。
如果评定时所依据的评定原则不符合平面度误差定义,那么由此得到的平面度误差必须用最小条件原则加以处理(即重新评定)以后,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平面度误差值。也就是说原先评定的结果作为后一评定时的原始数据。对角线原则、环线法原则获得的平面度误差值不符合最小条件的要求,因此通常把用对角线原则、环线法原则得到的相对测量基面的距离作为最小条件原则评定平面度误差的原始数据。
本文来自:
hbbt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