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技术

搜索
技术文章机械知识技术技巧论文试题维修知识招投标知识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技术文章>机械知识>详情

进口加工中心系统改造初探

时间:2008年03月05日浏览:344次收藏分享:

          摘要:MC340/TWIN是德国STAMA公司生产的双主轴加工中心,由于烧毁严重,无法恢复原系统。技术改造工作采用德国SIEMENS-840D控制系统更换原机床配置的日本FANUC-15M系统,涉及到大量的硬、软件技术,文章简略地介绍了有关的改造方法和技术。

MC340/TWIN双主轴加工中心是1994年从德国STAMA公司进口的数控机床,因意外事故几乎报废。我们除对损坏的机械部件修理复原外,还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更新式设计、改造。

1 CNC八轴控制

  1. 原八轴的控制
  2. 现八轴的控制
  3. PLC控制轴改为CNC控制轴的一些特殊性
  4. 原控制系统是日本FANUC-15M系统,其CNC部分直接控制两个主轴(一个电动机驱动两个主轴,即C轴)和X、Y、Z、A四个轴,并通过PLC和STAMA公司自制的接口控制回转工作台(C2轴)、刀库轴(Q轴)和直线运动式机械手轴(V轴)。PLC共占用I/O点为288/192点。C2轴(回转式工作台)分为两个工作区,在一个工作区进行加工的同时,另一个工作区可以装卸工件,两个工作区每循环一次就可以加工出八个工件。另外原机床的换刀有其特殊性,由Q轴(刀库轴)、V轴(直线式机械手轴)和Z轴等三个轴共同配合完成换刀动作。其过程是:当有换刀指令时,Q轴转到正确刀位,V轴带着机械手到刀库取刀,再移动到主轴端,机械手的另两爪抓住主轴上的两把刀,然后通过Z轴向上运动来拔刀,机械手转动180°以后,Z轴又下降将新刀插入主轴,V轴再回到刀库将换下的刀插入刀库原位置。所以换刀全过程涉及到三个轴的运动和机械手的各种动作,以及大量的电磁阀和位置检测元件,整个动作比较复杂。

    图1

    图2
    由于FANUC-15M系统是对我国禁运的产品,经调研论证后,我们选用了四轴联动的SIEMENS-840D数控系统。主轴和X、Y、Z、A轴直接由CNC控制,可完全达到原来的技术指标。而原PLC控制的C2、Q、V三轴,也改为CNC直接控制。由于选用的西门子标准操作面板不占用外部I/O点,同时伺服电动机内部有专用的位置编码器,节约了大量的I/O点,所以PLC控制占用的I/O点减少到192/160点。实现了原机床的PLC功能,优化了PLC程序,改善了原机床的功能。具体方法如下述。
    1. Q轴的控制方法 原Q轴的控制框图如图1。当CNC发出换刀指令时,通过PLC送出数字指令和各控制信号,通过接口电路转化为模拟指令,再通过西门子驱动器驱动电动机转动。随刀库同步转动、且对应56把刀的绝对编码器ENC2将刀号的粗位置反馈回PLC,达到粗定位的目的,然后再由精密电位器:来精确定位,进而进行后续的换刀工作。在此机械传动链中,以上两个位置传感器均不安装于电动机内。机械传动链示意图如图2。
      经过多级齿轮和蜗杆、蜗轮传动,电动机与绝对编码器(ENC2)的传动比为157.357/1,而电动机与精密电位器(R)的传动比为2.81/1,均不为整数。与系统配套的伺服电动机内装有增量编码器,但用来确定刀具位置就不合适了,因为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分析了整个刀库传动机构和编码器特性后,我们采用了外置增量式编码器,安装于电位器R的位置,即编码器与刀库的传动比为56:1,这样就可以像X、Y、Z、A轴一样,方便地回到参考刀位(定为1号刀),且每一刀位又和编码器有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精度又因CNC的128倍频的作用而胜于原精密电位器定位,从而达到了粗精定位两种目的,实现了刀库轴的功能。
    2. V轴的控制方法 原控制框图类似于Q轴控制图,只是没有电位器精定位。V轴位置由绝对编码器(ENC2)来检测。本次改造中V轴的控制也采用直接由CNC控制。由于V轴藏于主轴立柱腔内,不便返回参考点,必须要有位置记忆,因此我们选用了与840D配套的绝对位置编码器来覆盖V轴的全行程,再配合西门子电动机内置位置编码器共同完成V轴的精确定位,达到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